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龙永图:增强软实力,应该打造什么样的文化?

2010年11月29日 07: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增强软实力,应该打造什么样的文化?

  最近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大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应该在继续加强中国经济的硬实力的同时,加强中国的软实力。什么叫软实力呢?就是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影响力。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加强对外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外交活动,通过国际会议和对外的国际承诺。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光靠外交和国际承诺来发挥中国的影响力已经不够了,我们还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真正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的产业来影响全球,把文化产业作为我们中国增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打造强大的文化产业,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打造一个能够影响世界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体现了世界上公认的一些主流价值观念,又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历史。因此,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也是文化产业的灵魂。

  那么,我们应该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全新的文化呢?

  我想,第一,我们应该打造的是法治的文化。现在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已经是最重要的关系。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要发展必须要搞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法治经济。没有法治就没有市场经济。所以我们在打造文化产业所需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时,首先必须打造的是一个法治的文化。我们的文化产业不仅本身要宣传这种法治的观念,而且我们文化产业的运行过程当中也要遵守国际上一系列的法律规则。特别是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包括保护版权这样的重要法律。美国把所有的文化产业都叫做建立在版权基础上的产业,这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第二,诚信的文化。因为法治能够得以实施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得以顺利地运行也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诚信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育。所以,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培养诚信。我经常对比在国外和国内长大的孩子,在国外长大的孩子的诚信程度远远高于在国内成长的孩子。记得当时在进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时候,有一次我们这些代表去游船,其中有一个中国派到国外工作的同志的孩子,从小在国外出生、长大。游览的时候,我们有位同志把一个可乐瓶子扔到湖里,这个孩子的脸都白了,他觉得这是一种犯罪,做出了强烈的反应。这就是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结果。

  第三,“双赢”的文化。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也有“和为贵”的思想,但是总体上讲,由于中国长期处在军阀割据、内乱不断的社会中,再加上中国很穷,应该说“斗”的文化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了上风。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故事、多少成语在宣传斗争,斗得你死我活。这些东西都在不断地强化斗争的观念。所以怎么样把“双赢”的观念引入到我们的现代文化中,也是培养一个有灵魂的文化产业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双赢”这个词是从外语翻译过来的。当时,我们的代表团经过了很多年的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却没有进展的时候,我们提出来要有这样的理念,不能只对中国有利,但是当时很多同志不同意。后来经过很多讨论以后,才开始接受“双赢”的理念。这在我们中国整个对问题的认识上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第四,包容的文化。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有几千万、几亿的农民进城。他们将和城市的居民有一个重要的融合过程。对这一大批新市民采取包容的态度,对我们全社会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再加上对外开放后,更多的旅游者、商人、专家学者会来中国,怎么样对所有这些人采取包容的态度,我觉得很值得我们研究。在中国的外交传统当中,我们充分表现了对小国的尊重、对小国的包容,现在转移到整个的民族文化上来了。

  最后,我觉得现在中国必须要增加务实的文化。我们是一个很务实的民族,但是中国发展太快了,所以整个社会有一种非常浮躁的形式主义的做法,铺张浪费,前呼后拥,讲一些没有用的废话、套话、空话。但是我们每个人还都要跟着去做。这是一个悲剧。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国外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有一次我到英国伦敦参加一个会议,他们请我讲中国的经济形势。会议在泰晤士河边的一个酒窖里举行,里面很黑,没有椅子,全部是长凳子,连个靠背都没有,我去发表演讲,也是摆了一个凳子,而且主持人只介绍一下:“我们现在请来自中国的龙永图先生给我们讲中国的经济形势。”非常简单。

  我还想强调的是,应该真正把文化产业当成一个产业来做,必须符合市场规律。我们既要看到文化产品有意识形态的一方面,但是它毕竟是商品,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此外,独立发展某种产业肯定是要失败的,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体制必须有突破,仅仅由文化部门搞文化产业,我认为这样不会走太远。作为一个产业来讲,必须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其它方面相互动,这样文化产业才会有真正的活力。

  龙永图

  (本文为作者在第五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广播电影电视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本报有删节。)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