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陆川尊崇项羽为中国的“华盛顿” 学者批之可笑

2010年11月29日 09:3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导演陆川在谈到最新筹备的电影《王的盛宴》时表示,在造型上和对英雄人物的解读上,这部电影都将挑战人们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对于项羽这个人物,陆川更是尊崇备至,他称项羽是中国的“华盛顿”。

  另外,陆川认为项羽“划分天下,分封诸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项羽已经有了一种民主思想,他就是华盛顿,他想建立的是一种民主联邦制的国家”。

  在全民历史热的潮流中,类似的观点比比皆是,绝非仅有。历史学家们尽管为此担忧,但却少有真正的动作。

  对于此种现象,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孙立群说:“专业的历史学者们拱手退让,非专业的写手们自然占据天下,这不仅仅是把严肃的学术庸俗化的问题,而是影响到所有年轻人的观念,历史经不起这样的误读。”

  对于项羽这个人物,传统看法认为他有勇无谋。但陆川认为项羽是一个大政治家,“实际上秦朝是项羽推翻的,他把整个秦朝的野战部队消灭了,刘邦等于是摘取了胜利的果实”。

  项羽得了天下后,把天下分为19块。这一点尤其让陆川赞叹,“可能有些人会认为项羽这一点上有勇无谋,认为他没有天下的概念。而我觉得,项羽在那个时候能有这种举动是非常可贵的。这说明,项羽已经有了一种民主思想,他就是华盛顿,他想建立的是一种民主联邦制的国家。”

  对于项羽“划分天下,分封诸侯”的行为,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孙立群说,这种说法挺可笑的,这是很奇怪的想象,有历史知识的人不会这么想。项羽分封天下,不是民主,而是想回到周朝的分封制。

  孙立群认为,并不是说所有讨论“民”的问题就都是民主,我国传统中的这些讨论和现代所谓的“民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些思想都是带有赐予性的,是从上面俯瞰而下的,是替你做主的,而不是让你自己做主的。所以,现代意义下的“民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曾亮相《百家讲坛》,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作品有《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

  中国古代

  有没有民主?

  陆川认为项羽“已经有了一种民主思想”,证据是他划分天下,分封诸侯。这究竟是不是民主呢?

  孙立群认为项羽这种“划分天下,分封诸侯”的行为不是民主,他说:“挺可笑的,这是很奇怪的想象,有历史知识的人不会这么想。项羽分封天下,不是民主,而是想回到周朝的分封制,这种思想很多人都有,包括孔子也是。因为周朝曾经建立过成功的分封制国家,所以后来一旦遭逢乱世,很多人就想回到周朝时代。可问题是,历史不能回到过去,只会向前发展,中国的很多思想家们在这一点上存在问题,先秦诸子,其中不少都想回到过去,认为古人胜于今人。相对来说,法家思想则是比较好的,他们主张今胜于昔,不师古,不法先王。尽管秦始皇、李斯等本身有很多的问题,但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想要胜过很多人。”

  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民主思想?对此,孙立群表示:“我们现在说的‘民主’是近代才产生的,是来自西方的思想。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不少有识之士,乃至社会下层人,对‘民’的问题进行过思考,但和近代的‘民主思想’是不一样的。比如周厉王时代的召公虎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孟子的民贵思想,荀子的‘立君为民’等,这些思想往往被人用做证明中国自古就有民主思想的证据,学术界对此也有争论。不过我认为,这些并非‘民主思想’,并不是说所有讨论‘民’的问题就都是民主,我国传统中的这些讨论和现代所谓的‘民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些思想都是带有赐予性的,是从上面俯瞰而下的,是替你做主的,而不是让你自己做主的。所以,我觉得现代意义下的‘民主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祖上也有”并非如此

  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有类似的中国历史“原本具足”的思想,正如阿Q的“祖上也有”,从思想学术到科学发明,从道到术,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旗之下,往往正是这种天朝上国万事自足、不必他求的思想。

  孙立群认为这种思想其实很危险,“人们常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倘若仅仅是站在历史上来说,没有问题。但要明白,这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农业文明,在农业时代,中世纪以前,中国确实是强盛无双、独一无二的,这也正是最大的问题所在,现代社会是工业时代,已经不再是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时代形成的那种以天为主、以王为主、专制、宗法支配整个社会的思想和方式早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了,绝不能照搬到今天。历史是往前发展的,我们的眼睛不能总是往后看,而要往前看,历史上再好,也跟今天没办法比。”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不仅仅是普通人有此想法,就连学术界本身,也有很多人有类似的观点,孙立群说:“学术界也有不少持此种观点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照搬历史就是回到过去,古人尚且知道昔不如今,今天的人怎么能回到过去呢?”

  专业学者拱手让“市”

  历史热的背后,掩藏着对历史的无知和误读,除了“中国文化天下第一”之外,对于历史的演绎、戏说和误读,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孙立群说:“我自己也常常买一些最流行的历史读物,很多作品动不动把现代的词汇和观念往历史里套,诸如‘某某同志’之类,这可能读起来轻松,但往往会混淆时空,带给读者的就是各种各样对历史的误解。”

  全民解读历史的热潮里,无数似是而非的思想流传人间,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专业的历史学者又在哪里?孙立群表示,历史学者不应该缺席于历史知识普及的工作中,“我看过很多当红历史写手的作品,他们都是非科班,他们对于历史的解读确实存在一些非常有见地的,但大多数还是草根气息浓厚,草根并非不好,可他们缺乏历史的专业训练,拿一本历史书便开始自由演绎,往往就会产生很多误解。历史本身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需要大量的训练,投入大量的精力,历史书本身可不是全部可靠,需要甄别,非科班写手们在学术上的投入不够,自然会出现错误。”

  然而,专业的历史学者却很难见到身影,孙立群说:“专业学者往往不屑一顾,不愿意参与,拱手让出了河山,正好让众多业余选手逐鹿中原。这其实是不应该的,历史学不能仅仅在象牙塔里,专业学者应该在大众历史热里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多数人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但是学者也有学者的苦恼,本身的研究任务就很重,少有精力做历史知识普及的事情,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了。不过我觉得学者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历史知识普及的问题,因为很多东西在专业学者眼里其实很简单,而且学界也早有定论,只是不为大众所知,所以才造成种种误解。”

  历史经不起误读

  戏说历史,演绎历史,可能有人觉得仅仅是一种娱乐,无伤大雅。其实不然,历史经不起误读,它是一个民族的根源,当大多数人不再了解真正的历史,不再拥有正确的历史观点时,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

  孙立群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看着各种各样的故事长大的,这些故事中有很多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它对于一个人的社会观念、价值观的建立至关重要。所以,误读的历史不仅仅是娱乐,不应该那么轻松地对待。幸好,现在的问题还没有那么严重,这种误读历史、曲解历史的现象并没有真正占领全部江山,最起码我们的主流媒体、学术界还在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娱乐化的历史还是支流,只不过这个支流已很壮大,到了不得不注意,也无法轻视的地步了。”

  “这些被误读的历史,虽然很难影响到价值观成熟的人,但是对于正处在求知欲旺盛、但鉴别力却不够的年轻人来说,就很危险,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价值观的建立。所以说,学者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参与到历史普及工作中。我和我的一些同仁们最近一直在筹划搞大众史学,不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孙立群担忧地表示。

  在我们自称善向历史学习的文化中,其实是自觉不自觉间在向谬误学习。为了一时的实用,或为了创建一个所谓的新的历史标准,不惜篡改、删削历史。历史失真,历史思维偏差,必然会使文明的生命力逐渐下降。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史实!从东汉末王符的悲叹,到明末的黄宗羲的激愤,无不是头撞变形的历史之壁的沉闷回声。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