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全民读书:大人忙应酬,小孩忙读书?

2010年11月30日 13:0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读书似乎是越来越火了。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只是时间五花八门。有的九月、有的十月、有的十一月、有的十二月。其实“世界阅读日”是4月23日。这一天是四位大文豪的逝世纪念日: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维加,还有那个写《洛丽塔》的纳博科夫。当然读书月、读书日定在哪一月、哪一天并不重要。重要的倡导读书行为本身。

  要说读书,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是世界上最重视读书的国度了。魏晋时期,左思写了一篇《三都赋》,满城争相传抄,以至“洛阳纸贵”。古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读书佳话,什么匡衡凿壁,什么车胤囊萤,什么孙康映雪,什么悬梁刺股,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中国被位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我看一大半是读书读出来的。

  当然,国人对读书的重视,也还要辩证地看。由于古代施行科举取士制度,使得读书的目的变得过于功利和实际。宋真宗赵恒写了一首《劝学诗》,说得很露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车如簇”。这种功利性的读书观,几千年来像一根绳子牵着读书人,至今还在影响一些国人的思维。

  看看我们的周围吧,读书,呈现一种明显的“两极分化”局面:一方面,本应该多读书的成人,读书的意识却普遍淡薄,打牌可以通宵达旦,应酬交际可以乐此不疲,看几页书便觉头昏眼花。第七次全国国民的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民众人均每天读书仅仅只有15分钟,每人每年读书不到五本,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本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却被大人逼着“发愤”读书。有报道,说是小学生书包普遍在5到8公斤之间,初中生有些竟达10公斤,数十种辅导资料充斥其中。于是,在中国,在孩子们身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术语:“减负”。万卷诗书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就像孙悟空身上压着如来佛的五指山,渴望有一位唐僧,揭去那张写着“唵、嘛、呢、叭、哞、吽”的偈子。但是喊归喊,减却难减。

  大人不读书、不爱读书,却又要逼小孩读书,这是为何?恐怕是几千年来的“功利”二字作怪。大人不读书,只因为在成年人世界里,读书是无功名可求、无利益可谋的事情。逼小孩读书,是因为读书是升学的门径,是就业的台阶,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读书的目的究竟为何?“学以致用”是需要的。但这不意味着人就得“功利化读书”。明代有个叫冯彻的朝廷御史,因得罪皇上被发配至辽东,便埋怨起读书来了。他想起北宋汪洙的那首《劝学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觉得简直是屁话,遂一反其意改为:“少小休勤学,文章误了身。辽东三万里,尽是读书人。”你看你看,为了当官、发财而读书,一旦没有得到回报,就会一下子由“读书至上论”跌到“读书无用论”的谷底。

  读书的目的,我觉得最好是为读书而读书,从书香中获得快乐,呼吸芬芳。明代郑成功说:“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若带着太强的功利性,读书就会变成一件苦差事,怎么会是“至乐”呢?有了正确的读书观,我想,孩子们读书的负担就会真正减下来,乐读书的成人也会渐渐多起来。傅小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