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报告文学:延伸视野 强势文体 可能空间

2010年11月30日 16:20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报告文学:延伸视野 强势文体 可能空间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综述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2010广西报告文学作家高级研修班于11月20~22日在广西防城港市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和广西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共青团防城港市委承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广西文联、广西作协、南昌大学、湖北大学、福州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单位和相关高校的50余名学者、作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长李炳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理论处研究员李朝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赵瑜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近20位与会代表作大会发言。

  本次学术年会和高研班充分体现了理论研讨与实地考察结合,文联、作协、高校、政府、媒体携手,理论家、评论家、作家、教师联动,主题报告和作家研修互惠的“一个平台多种模式”的鲜明特色。

  李炳银会长在主题报告中,紧紧围绕“延伸视野”、“强势文体”、“可能空间”三大关键词,阐述了报告文学显著的现代文体功能。他认为,在这个错综复杂、挑战迭起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报告文学成为社会的必然要求。报告文学的信息传递、价值判断和社会介入功能,使之超越新闻,异于小说,已经并将继续改变读者大众对生活的感知方式和理解效果,客观上延伸了人的视野,使我们眼光敏锐,人生富丽,社会进步。报告文学虽然历经坎坷,但它始终在往前走,并且创造了不可代替的文学荣光,已经属于当下的强势文体。从不少小说家加盟报告文学创作队伍的现实状况来看,中国报告文学具有继续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张升阳教授从发生学和系统论的角度阐释了报告文学与时代、社会、读者的关系,重申报告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读者的需要。正是深厚的社会现实需要,报告文学才成为时代的文学,人民的文学。

  赵瑜在题为《纪实传统·艺术生命·拒绝平庸》的主题报告中认为,纪实是中国文学由来已久的传统,《史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杜甫诗、白居易诗等,实际上都是纪实类作品,具有突出的史志、档案、文献价值,可直接作用于社会和人们的思想。在接受听众提问时,他强调指出,艺术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线,其中,结构能力、语言运用、细节描写是关键要素。当务之急,是要与平庸作斗争,而不是简单的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抵抗。为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广告文学、表扬文学和“三俗”趣味。

  蔡世连教授接着赵瑜的话题引申而来。他在《杜甫诗报告的现代启示》的发言中认为,中国文学其实有两大传统:一是史传传统,二是诗骚传统。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汲取传统文学中的艺术精华,面对现实,接通古今,注重报告诗或诗报告的叙事技巧、语言锻造和艺术形式。吴松江教授以魏钢焰的报告文学文本《红桃是怎样开的》为例,从其主要叙事技巧——善于提炼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将人物与事件放在历史、现实、未来三维中予以叙述以及鲜明的语言特色,分析了报告文学的时代性,印证了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陈敢教授提出,报告文学要出精品,必须解决好三个关系:一是思想性与文学性相协调的问题,二是公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问题,三是时效性与深刻性相对应的问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峰在题为《报告文学应关注人的尊严》的发言中,提出报告文学的人本意识问题。他强调,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关注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弃恶扬善。在他看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社会,但千元万元,真善美才是最为重要的“三元”。他同时涉及到“纯文学”问题,认为在生存日趋艰难的时代背景下,并不存在所谓的“纯文学”。

  王文军教授以《法治时代报告文学作家自我保护的再思考》为题,提出了法治时代作家自我保护的话题。她认为,报告文学的批判性决定了该文体要揭露问题,针砭时弊,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报告文学作家在面临风险时,往往处于与记者不同的处境。鉴于此,她呼吁建立必要的抗风险机制。

  张立国教授以《鲁西流民图》、《记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改革大潮搏激流》、《中国有座鲁西监狱》等作品为例,分析了一座城市——山东济宁与报告文学写作的诸多关联。他进而得出三点反思:一是应该产生报告文学的地方但客观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越是文化底蕴丰厚之所在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视文化,三是应该重读报告文学亦即“回头看”。他认为,这是需要认真面对的。

  石兴泽教授谈到当下报告文学的“三喜”与“三忧”。在他看来,当下的报告文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堪称“三喜”:一是报告文学界集中了一批优秀作家,二是报告文学具有相对广大的读者市场,三是报告文学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文体。与此相对,当下报告文学也存在三大隐忧:一是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偏少,二是创作走向贪大求全、迷恋历史、疏离民生的误区,三是文体意识模糊下的艺术修养不足。广西报告文学作家王布衣认同这一观点,提出加强对年轻作家的发掘、培养力度问题。

  蔚蓝教授在《新媒体时代报告文学的命运》的发言中指出,我们已经进入技术化、图像化、网络化时代,人类在文字阅读层面也可能随之进入了“最糟糕的时代”,亦即迎接挑战的时代。对此,我们要关注改变,应对挑战。特别要注意研究队伍的年轻化问题、观念更新问题和方法突破问题,进而找到报告文学新的平衡点和爆发点。

  罗传洲代表广西作协发言。他以“一个时期”、“一群作家”、“一种精神”为切入点,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广西报告文学的创作路径、代表性作家作品、基本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推介了刘峰、王布衣和麦展穗这三位广西实力派报告文学作家的作品。他认为,总体上看,广西作家贴近现实,眼睛向下,敢于担当,较好地实现了报告文学的信息传递功能、价值判断功能和文学审美功能。通过他的推介,使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首次整体性地走近了广西当下报告文学作家群。

  在提到广西近年报告文学的创作实绩时,张瑷提出“乡土报告文学”的概念,并以麦展穗的《走进东巴凤》为个案,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小中见大,辨析了农村题材与乡土题材的区别,阐释了小说家与报告文学作家在叙写乡土方面的差异,丰富了大家对广西报告文学创作的认识。

  □龚举善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