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恶搞”成语,实谓“其祸不远”!

2010年12月01日 09:07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前几天,翻看孩子的作业本时,忽然看到他摘抄的一些“趣解成语”,如杯水车薪———每天在办公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一车的工资;有机可乘———出国考察时有飞机可乘;知书识礼———光读书还不够,还得学会送礼……

  看到这些不伦不类、滑稽搞笑的另类成语解释,我先是被逗乐了,接着便“怒从心头起”:这是谁解释的“成语”啊?这不是坑害孩子吗?把孩子叫过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和同学们一起从网上摘抄下来的。还说现在校园里非常流行这种“趣解成语”,学生们都把它作为课余的谈资。

  上网百度一下,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网络中早已把“恶搞”成语视为一种时尚,出现了很多“恶搞”成语的帖子,很多网友趋之若鹜,奉为时尚。我越看心里越沉重,因为在我看来,这不仅不是时尚,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毒瘤,亟待纠正和铲除。

  汉语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和汉语中的文字精华。而今,有些人在网络上将一些成语以“愤青”和“幽它一默”的面目和口吻予以“恶搞”,名为博取噱头,实则是对汉语文化的一种亵渎,对青少年的一种误导,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污染。

  “恶搞”的成语,大多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但是,现实自有其固定而恰当的概括语言和形象描述,没有必要去篡改成语以博一哂;社会时弊赫然而陈,单单凭借几条“恶搞”成语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还需从法律制度、社会体制等根本上加以纠偏和疏浚,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游戏”的层面上,不仅于事无补,还空耗了很多人的聪明才智、时间和精力。

  随意篡改成语语义,一旦形成风尚,势必会误导青少年,使其对汉语文化产生误解和歧义,如不对这种社会现象给予断然的遏制和杜绝,必将对汉语文化造成污染和蚕食,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这种深远的破坏力,远远重于“针砭时弊”这一作用,实谓“其祸不远”!

  钱国宏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