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音乐界领军人物克鲁德:把握内心的声音就是音乐

2010年12月01日 14:4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想听到彼得·克鲁德的声音很简单——找一款诺基亚8800手机,那里面的音乐皆出自他之手。

  这,算是一种悲哀吗?世界沉醉于他的音乐,我们沉醉于他的商标。

  在维也纳,在欧洲,乃至在整个世界乐坛,彼得·克鲁德都是一面旗帜,电音之王、DJ之王……然而,走在北京的街头,他却是孤独的,没有人为他尖叫,甚至没人能认出他来。

  克鲁德的魅力在哪里?在这个被电音填满的世界里,音乐究竟意味着什么?高贵……是的,高贵。

  克鲁德的音乐具有一种高贵的思想,它深沉、均衡、内省而庄重,似曾相识,却又难以捉摸,一切,仿佛维也纳,那座属于他的名城。

  从小到大,克鲁德一直生活在那里,甚至连小区都没换过,那里曾住满了工人阶级,如今,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侨民,他们的喧嚣、混乱、期盼与奋斗,构成了克鲁德音乐的灵感。

  从Horst酒吧的菜肴,到Teuchler的老唱片店以及Haydn令人陶醉的电影院,乃至从Flex放射出的源源不断的观念革命……维也纳的一切,深深地陶醉并塑造着克鲁德。

  然而,现代化正迅猛地改变着这个世界,维也纳那份优雅的宁静,真的会长久地保持下去吗?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而当一座城市的传统与光荣幻灭了,那么,属于她的音乐又将何去何从?

  面对这一切,克鲁德的回答是真正大师级的:“音乐会改变,但它不会死亡。”

  有自我的城市才有音乐

  晨报:在很多中国人心中,维也纳是一座音乐之城,她真的那么浪漫吗?为什么她能成为音乐之城呢?

  克鲁德:我今年43岁了,从小到大,我一直住在自己的小区里,将来也不会离开,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能吸引我,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很偏僻,但那里有一种特殊的味道。维也纳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城市?道理很简单,它很传统,节奏很慢,人们坚持自己的看法,惧怕改变,他们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从某种意义上说,维也纳人有一种小城市人的心态:关注自己的东西,以自己为标准。人们挣到钱,不喜欢投资其他项目,而是存到银行中,即使是世界金融风暴,对维也纳人也没什么影响,他们在小心地守护着他们的传统。

  晨报:北京也是一座有传统的城市,可我们变得似乎太多了。

  克鲁德:这也很好,对于我这样的外国人来说,这里的一切让人很兴奋,这样持续发展下去,10-15年后,北京就会成为世界上最牛的地方,但对于社会来说,需要一个稳定的状态,这需要一个阶段,也许现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到来。

  暂时的模仿不是坏事

  晨报:不知道您对北京的音乐怎么评价?您是否会觉得有些浮躁?

  克鲁德:像大多数外国人一样,我不了解中国音乐,因为几乎从没听过,只是在香港电影中接触过一点点,所以无法评价。这次来北京,我也很期望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我不知道到哪里才能找到。

  晨报:从当下的情况看,中国流行音乐模仿的情况比较严重,您怎么看?

  克鲁德:如果你说的是借鉴的话,也不完全是坏事,莫扎特也在借鉴别人,这很正常,关键是要读懂别人,此外要找到正确的借鉴对象,比如R&B,美国人已经做得太好了,那么你就不应该借鉴它,因为根本不可能超越。每个人都是从借鉴开始的,但要加入自己的想法。

  晨报:如何才能加入自己的想法呢?

  克鲁德:我的意见是尽可能多地去听别人的东西,千万不要听太多身边的东西,维也纳有伟大的音乐传统,但我不可能沿着那个传统行进,我尽可能多地去听、去学习不同的音乐,但我是维也纳人,我的思想方式是维也纳的,所以我创作的东西一定属于维也纳,一定是它音乐传统的继续。

  彼得·克鲁德

  过去十年中世界音乐界代表性的领军人物之一,影响了全世界无数DJ、音乐制作人。他所在的“克鲁德与杜夫梅斯特”组合曾创造了白金销量(超过500万张)的专辑,在整个十五年的演艺生涯中,他个人单曲仅有三首,均被认为是现代音乐中绝无仅有的经典之作。

  直面后现代社会的挑战

  晨报:在今天,很多北京的音乐人非常困惑,因为他们的版权缺乏好的保护,这让他们很难继续下去,不知道您怎么看,他们应该坚持下去吗?

  克鲁德:这个问题不仅北京存在,全世界都存在,互联网砸了很多音乐人的饭碗,现在世界上的音乐家正变得越来越少,因为以前的版权保护体系是工业时代建立的,没想到互联网的冲击会这么大,在互联网上,什么东西都是免费的,不仅音乐面临这个困境,电影、写作都面临这个问题。我的不少好朋友都不得不去找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但你知道,音乐这件事必须24小时,每天不间断地去做,不可能一边上班一边去创作。对于这个局面,我认为政府必须拿出办法来,也许有一天,网络下载音乐将不再免费,我们的孩子们可能会很羡慕我们:有这么多的好东西可以免费使用。总之,现在是一个特别的困难时期,在欧洲,10年前你能卖5万张唱片,现在只能卖5千张,音乐家只能靠表演来换取收入,卖音乐很难养活自己。

  晨报:更可怕的是,在今天,音乐赋予我们的梦想空间也越来越小了。

  克鲁德:是的。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音乐很重要,它可以代替你的个性,你听什么音乐,就说明你是怎样的人,但今天不行了,人的个性由你穿什么衣服、使用什么奢侈品、用什么手机、开什么汽车、干什么工作、赚多少钱来代替。

  音乐不会死亡

  晨报:这是不是意味着,现代社会正在抹杀音乐?

  克鲁德:是的,过去音乐有神秘的部分,就像我小时候,黑胶唱片的包装上只有一点点信息,无非是几句简介和一张照片,剩下的部分,要用你自己的创作心去填满,可现在有了网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失了,通过互联网,你可以了解一个音乐人的方方面面,这就仿佛你爱上了一个女人,但她却已经脱光了,当音乐变得一览无余,这就破坏了人们对它的尊重心。今天的音乐都是一个团队在操作,操作程序非常透明,所以每个年轻人都觉得自己行,音乐已失去模仿者,也没有了100分,它的氛围已经被破坏了。在今天,这是每个音乐人都必须面对的难题,不仅是中国。

  晨报:那么,音乐会死去吗?

  克鲁德:不,不会的。这就像一个轮回,音乐是不会死掉的,每当它走进困境,它都会以新的方式再生出来,开辟出一条新路。历史上,人们也曾经以为音乐正在死去,结果摇滚诞生出来了,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乐队会死掉,但音乐会活下去,它将在一次次涅槃中得到永生。

  把握内心的声音就是音乐

  晨报:今天很多中国父母在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乐器,让孩子们感到很痛苦,您赞成这样的教育方式吗?

  克鲁德:我觉得这样也很好。我小时候想买吉他和钢琴,但我母亲不允许,她说我玩两天就会扔掉,无非是在浪费她的金钱。我的家里有很多唱片,我从四五岁起,就听着这些唱片长大,到7岁时,我有了自己的录音机。后来我成了一名美发师,我发现自己的收入居然这么高,足以买很多新唱片来听,从18岁起,我和朋友们经常去泡音乐工作室,和录音师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可让我很生气的是,录音师从来不按我的想法去做,所以我就自己买设备自己学,到22岁时,我就成了一名DJ。回想起来,如果我母亲当年也强迫我去学吉他、钢琴,可能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每个人都需要学音乐,因为可以打开你的大脑,音乐与逻辑的方法是不同的,它可以更好地发挥你内心的声音。

  晨报:对于北京这个城市中正在奋斗的音乐人,您的建议是什么?

  克鲁德:希望他们能更多地去看外面的世界,不要只看身边,你生活在这个城市,你的骨子里、血液中注定会有特别的想法,找到你自己的声音,那一定是独特的。

  陈辉/文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