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小波研究:面向黄泥巴的招魂术

2010年12月02日 15:37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我从别人那里得知房伟实实在在做着王小波研究时,我便暗暗开始了期待,而当他的王小波研究专著《文化悖论与文学创新》一书交到我的手上,直觉那期待已落到了实处。及至读到其论述王小波成为“新的公共知识分子偶像的可能”,我的心忽然就有了一种被紧紧攫住了的感觉。在几乎所有人,如同在贾宝玉时代,耽于讲究“仕途经济”的时候,恰恰有一个人明确拒绝了那种生活优越的所谓“成功”,义无反顾地选择走向被世人认定的所谓“失败”。这使我不由想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有着太多太多的成功。但成功何须太多?辉煌终有一天会归于暗淡,那对于历史和未来更有价值的东西,或许正蕴于那些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失败之中。而我们最大的悲哀在于,我们甚至还不能拥有古时候贾宝玉的那分觉醒。

  房伟将王小波小说中的“王二”形象一分为三,即“巨人、顽童及悒郁者”,并对这三重主体形象出现的原因给予了细致分析,恰恰验证了我初读王小波作品时所获的印象。这三重形象,可以完全吻合地叠加在大汉子王小波身上。文学家和文学形象的合二为一,似乎在当代文坛还未有过。房伟以一双慧眼看到了这个,努力发掘了王小波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文坛外高手”、“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知识分子”等所蕴含的神话意义,大胆指出了王小波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在“共谋”中“反抗”,在“反抗”中“共谋”。我敢肯定,正是通过房伟独出心杼的新颖阐述,那个业已走远的宽大身影好像又幡然回转,清晰呈现在我的眼前,令我心头不可遏止地涌起阵阵怆痛。

  看得准、表达毫无模棱两可之嫌,其实是当前学术研究普遍最难做到的两点。在房伟这本内容翔实、逻辑清晰的专著里,不但无此之虞,而且随处可寻那种依据独到的发现进行的精准精妙的学术创意。自1997年王小波谢世至今,就我所知,有关王小波的研究文章不谓不多,然像房伟这样做宏观整合、系统考察者却如凤毛麟角,也可以说是当代文学评论界第一人。把王小波定位于一位思想型的作家,想来并无疑义。房伟由此入笔,一步步条分缕析王小波精神成长史及其自由主义文化逻辑等,终以王小波为价值坐标,提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品格重塑问题。显然,这个问题的提出已远远地超出了文学界。

  当前社会上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极大的信任危机,不能不令人深思。创造一个良好的适于知识分子自由发展的公共空间秩序,应该成为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文学艺术,作为人类智慧和快乐的源泉之一,如何维护它固有的尊严,已无须探讨它是否被忽视,而是亟须马上找出对策。斯人已去,生前落寞的王小波在去世十周年纪念时化为叉开两腿、以一双巨大的手挡住裆部、沉陷于快感之中的“一堆黄泥巴”雕塑,但幸喜读者已从他处受益,而且也将有更多的人从他处受益。

  房伟以自己的心血和学术良知,凝成了这部《文化悖论与文学创新》,向我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或许旦夕之间,就会有无数的“黄泥巴”站起来。他们独立、健康,拥有仅属于自己的快乐。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