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从《烈火红岩》谈“红剧”改编世俗化现象

2010年12月06日 16:21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革命经典到娱乐宝典

  ——从电视剧《烈火红岩》谈“红剧”改编世俗化现象

  电视剧《烈火红岩》落幕,收获了不错的收视率,但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革命战士偶像化、革命感情三角化、革命斗争娱乐化,这些现象不仅出现在《烈火红岩》中,而是普遍存在于红色经典改编剧中,成为值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时代变迁促使艺术变脸

  红色经典改编剧的变味,主要不是创作人员的审美品位问题,而是时代变化使然。小说原作《红岩》诞生于1962年,正是革命英雄主义风行的年代。新生的革命政权急需崇高的艺术作品来塑造英雄鼓舞人民、巩固政权、强化政权合法性,艺术品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小说围绕重庆地下党英雄群像的塑造,着力突出一种崇高美。人物塑造上尽管有高大全之嫌,但仍然感动了无数读者,成为当时最盛行的小说之一。

  然而50年后的今天,年轻观众面对历史缺乏切身感受传承,而是旁观式地消费故事,历史叙事的教育功能,让位于娱乐大众的纯粹消费功能。一些作品如果不能很好地将二者进行结合,艺术就不能不按照另一套即市场的逻辑来运作,红色经典的类型化就不可避免。

  类型规定带来艺术下行

  众所周知,《烈火红岩》走的是谍战剧类型的路子。原著很大的篇章写狱中斗争,但是电视剧却侧重在狱外,即重庆地下党和国民党特务之间的斗智斗勇。谍战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明确的激烈对抗、频频出现的危机状态以及因此所营造的悬念。华蓥山游击队的斗争突出的不是战场硝烟,而是特务杜荫山的打入给游击队带来的潜在危机。重庆地下党组织的工作突出的也不是他们如何忘我的工作,而是由于叛徒的出现给他们带了的巨大危险。为了增加对抗性,电视剧特意让特务头子徐翔飞及早自裁,把虚构的杜荫山推到前台,增加反方力量的阴险狡猾和凶恶。

  《烈火红岩》在谍战剧的大类型里,充分糅合了爱情剧、偶像剧的元素,一方面尽遣帅哥美女上场,另一方面建构了多对爱情关系,除了江姐和彭咏梧,刘国扬和楚云霞两对原有端倪的爱情关系外,更虚构了方咏梅、任达初和陈亦然、杨诗雨两对。四对爱情故事各有戏剧化的处理,例如江姐和彭咏梧之间增加了彭有原妻一段(这倒是历史事实),刘国扬和楚云霞则突出了他们革命的友谊加爱情,方咏梅、任达初是甜蜜的开始血腥的结束,陈亦然、杨诗雨一对最为离奇失真,是电视剧为刻意追求市场效果而媚俗的集中体现。

  红色经典改编的得与失

  近年来风行不衰的红色经典改编剧是主流与市场合力的结果,毕竟是红色经典,革命者作为正面主人公,符合主流价值导向,这类电视剧基本不存在政治风险。激烈的敌我对抗又提供了必要的故事张力,观众也乐于接受。于是各取所需,红色改编剧大行其道。红色改编剧带来的正面效应首推“人物人性化”,摒弃了以往高大全的神话处理,还原了部分历史真相。但是负面效应也值得警惕,尤以世俗化处理消解了崇高和理想为最。任何时代都需要精神支撑,需要英雄的引领,当一个个历史英雄被还原为普通人、新的英雄又未能推出之际,社会就面临精神和信仰空心化的危险。当然,《烈火红岩》算是一个例外,江姐、许建业、刘国扬等英雄的崇高感依然还能被感受到。

  特约影视评论员 刘海波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