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编北京方言词典》增加两千余词条

2010年12月10日 16:03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天起上架 由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编写 为二十年来首本方言新作 编者称此举为“抢救语言”

  今天,由北京语言大学董树人教授编写的《新编北京方言词典》正式上架。

  这本书是继20年前出版的《北京土语词典》后第二本经典的北京方言著作,打破了多年来没有方言新著问世的局面。

  据估算,该词典较《北京土语词典》新添了两千多条北京近远郊方言词汇,并对约10%的词条解释做了一定的修订和扩充。

  为了更加全面地汇集北京方言,董教授走访了一些近远郊区,同时查看历史资料以及和方言有关的小说,收集了许多民俗方面的词语。历时十年,终于完成了词典的编写。

  词典中除了绝大部分北京人耳熟能详的词语之外,还收录了诸如“打尖儿”(掐去棉花顶端的尖儿)一类的农业词语,并新增了一些类似词典中极少见的方言词,如老星儿、书子、蹲拍子等。

  此外,董教授表示,目前很多留学生很愿意学一些地道的方言,因此在编写这本词典时,他也适当加入了一些简单且有趣的词条,让留学生通过方言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据介绍,该词典约46万字,收入单字条目860余条,多字条目9340余条。这本书于今天起在各新华书店上架,售价为35元。该书暂不会作为某一学科的教材,对于阅读人群也没有特殊限定。

  对话

  “编写词典是抢救语言”

  在新书上架之际,昨日,记者专访了该词典的编者董树人教授。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方言类的书籍在二十年间都没有新作问世,您怎么会想到编写新书?

  董树人(以下简称董):20年前徐世荣先生编书的时候,北京城的概念是二环以里,现在的北京都有六环了。北京变大了,说的方言也增加了。

  FW:这本词典收录的方言以什么为标准?

  董:认知年龄的上限是70岁左右的老北京人,选择的是他们还在用或是还能懂的词语为主。

  FW:这本词典的问世有什么意义?

  董:北京方言词典对研究历史文化有很重要的作用。像元曲,作者大多是现在北京附近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因此夹杂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在查阅一些晚清、民国时期的文献时,方言词典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为阅读者的理解提供方便。

  FW:您编写这本词典的初衷是什么?

  董:我是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对于语言和文字有着很特殊的感情。编写这本词典也是为了做一些语言的抢救工作。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加上现在的全国人口流动性大,使北京“土著”的土语消失得很快。我希望用文字的方式将这些词固定下来,让以后的人也能懂现在的文化。

  对于一个时代,通过语言的遗留更能看出当时的文化。

  部分新增方言词

  老星儿:形容一个人干活儿质量不高。例句:他干活儿特别老星儿,别找他。

  书子:信。例句:我请教书先生帮我写了封书子。

  蹲拍子:也叫趴拍子。旧指老乞丐夜里在店铺廊下栖身。例句:那个老乞丐又在蹲拍子了。

  简单且有趣的词条

  “我可叫王承恩了”:我可没有办法了。这句话的来源有两种:一说来源于明末国库空虚,太监王承恩代表朝廷向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去索捐,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向王承恩纷纷叫苦哭穷;一说来源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前喊王承恩:可怎么办? (新闻观察员 张同昱 记者 兰艺云)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