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者推测:成都天府广场汉碑印证文翁石室曾迁址

2010年12月16日 08:49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著名学者袁庭栋推测:汉碑印证23年前颠覆性观点

    汉代文翁石室在人民西路 明朝时为修王府“拆迁”了它

  昨日,本报推出的有关“专家对天府广场汉碑进行初步解读”的报道,引起成都学术界的注意。著名学者袁庭栋主动约见本报记者,并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成都就有学者提出文翁石室原址应在人民西路一带,现址建筑为明朝时期迁建而成。而汉碑的出土,直接印证了这一当时堪称颠覆性的观点。

  汉碑动向猜想

  被水冲到天府广场

  昨日下午,记者在袁庭栋家里看到了他所著的《成都街巷志》中关于文翁石室的文字。这段文字反驳了人们一向认为的文翁石室两千年从未迁址的说法,并引用其学长温少峰的观点称,汉代以来的文翁石室、周公礼殿及文庙应在今人民西路一带,而在明代初年修建蜀王府时,将处于当时市中心的文翁石室“拆迁”到了现在的文庙前街。

  在袁庭栋出示的另一本出版于1987年、由成都科学研究会编写的《名城成都的保护与发展》中,在由成都学者温少峰和孙卫瑄合写的文章《成都秦城、隋城城址的复原标定与论证》一文中,认为成都“府学”是明代才从子城内迁移出来的。

  “从汉碑下为卵石层,上方为於泥层的情况来讲,出土地不是学校旧址,而是内江或者金河的河坝。”袁庭栋认为,从汉碑由西向东的倒向来看,应该是从上游冲过去的。

  汉碑原址猜想

  属于文翁石室旧址

  据已经80高龄的温少峰介绍,其观点考证来源于目前省内惟一一册明代《正德四川志》,这一册手抄的文献目前藏于省图书馆。《正德四川志》内有“菊井,在蜀府肖墙内,即旧府学之前”“夫自汉文翁守成都……而其故址为蜀王府迁今学于西南一里许。”等记载,而迁后的学府又在清代被焚毁重建过。

  “汉碑的发现,就明确地印证了23年前的这个颠覆性观点!”袁庭栋表示,20多年来,温少峰因为这个观点被人称为“温疯子”,这一观点也长期不被重视。而天府广场两块与学校密切相关的汉碑,则用考古材料直接印证了这一观点。“东汉时代的官学,仅文翁石室一所。”袁庭栋同时也推测,这两块碑虽然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但当时不一定立于学校之内,也可能是立在学校旁边附属设施,如周公礼殿、文庙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一定立于文翁石室旧址片区之内。

  袁庭栋认为,一旦文翁石室曾经迁址的观点成立,成都历史上的很多点位可能需要修订。

  记者 杨方毅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