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呼唤图书“货真价实” 价格战饮鸩止渴

2010年12月16日 16: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呼唤图书“货真价实”

  巴灵一

  12月10日,经营电子图书销售的某网站CEO宣称“将随时应对一切价格战”的第二天,另一网上商城的CEO宣称,从12月14日开始,该商城所有图书都将比竞争对手便宜20%。临近年底,突然爆发的这波关于图书的价格战,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实际上,从中关村两家著名书店的价格“火拼”,到某某网和某某网的竞争,再到图书“限折令”的“夭折”,再到现在的降价潮,近年来关于图书价格的争议,经常在社会上引起沸沸扬扬的各种议论。

  商家以低价格吸引消费者,从而抢占市场、增加市场号召力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品价格不低于成本价就不会构成恶性竞争。最近这波图书价格战,没有听说商家因此被主管部门批评为“恶性竞争”,说明这些降下来的价格并没有低于图书的实际成本。由此暴露出来的图书价格泡沫,令人十分震惊。今后我们对图书价值的评判,是相信书上印的定价,还是相信这些销售商口中宣传的价格?记得赵丽蓉老太太在小品《打工奇遇》中就曾说过一个经营“秘方”:“货真价实。”难道我们的出版单位就没有这种意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本是商业常识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目前图书市场如此巨大的泡沫空间,动摇的是读者对图书价格的根本信任。

  表面上,由电子商务战引发的最近这波图书降价潮,给读者带来了一些看得见的实惠。但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真正的购买行为还是建立在质量、服务和合理的价格所形成的良好口碑之上,绝不会畸形地一味追求所谓低价格。好的图书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优稿优价、好书好酬是很自然的市场规律。书市上出现过的图书论斤卖的现象,曾经似乎很轰动,但仔细想想,也很无奈。如果读者都是抱着用买白菜的价格去买书的心理走进图书市场,则对精品图书的生产无疑会造成一定损害,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更是一种很大的隐忧。违反公平交易规则的所谓跳楼低价,实际并不可取。挤干图书价格的水分很有必要,但前提是保证图书的出版质量。 当前,图书价格由出版者自己制定,他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怎样对那种漫天要价的行为实行监控?怎样为书价挤水分?怎样采取处罚和淘汰措施?这些可能都需要我们进行深思和探讨。

  图书的价格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老话题。过高会影响读者的购买热情,过低则限制出版者的生产能力。面对复杂的市场和严峻的竞争,对图书“货真价实”的呼唤,绝对是图书市场走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双赢”结局的必然选择。某些出版者企图靠价格杠杆来调节市场,尤其是从读者腰包里攫取利润空间去讨好销售商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