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宋镇豪:甲骨绝学的生命力

2010年12月20日 18:5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甲骨绝学的生命力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镇豪

  编者按:回顾2010年的学术文化事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异常出彩的汉字:“典藏文明之光——汉字追忆展”、“两岸汉字艺术”、“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中国人与汉字有着最亲密的关系,也深深为汉字的文化意蕴所熏陶,对汉字的历史更是本能地探寻,而这种追根溯源最后会触碰到的,便是甲骨文。比如上述评选中最终当选的“和”字,正是从甲骨文中找到最初踪迹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甲骨学如今却是一门绝学。如何看待这样的状况?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甲骨文专家宋镇豪。

  字间的向心力

  问:人们现在对作为文化意义上的汉字兴趣越来越浓,在这其中,甲骨文的出镜率很高,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答:古文字因为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现在可以说是方兴未艾,比如甲骨文书法、简帛书法等。这也说明我们的研究并不仅是象牙塔,而是有社会基础。汉字的影响力无需赘言,老百姓天天使用汉字,都愿意了解一下其历史和来源,甲骨文便是最好的材料,而且也是我们追溯文字绕不过去的重要起源。其实甲骨文很多字形和我们今天的简体字差不多,比如“从”字,从的繁体是“從”,但在甲骨文中也是两个人挨着,这从侧面说明我们的简体字是有根据的。

  问:这样看来,古老的甲骨文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答:是的,在台湾有一所大学,每天在大屏幕上打出一个甲骨文字,慢慢地学生们不知不觉就认了很多。在北京也有一个幼儿园,在开发孩子智力中,引入了一些甲骨文的象形字,对于早期教育非常有利。

  中国国土辽阔,南北方言差异很大,用方言可能无法交流,但我们把字写在纸上,不需任何解释就能交流,这是一种文化向心力。其实我们看到甲骨文的一个字,看它的字形,就能体会到那种一以贯之的历史延续,能感受到几千年来文脉的贯通。所以说一个甲骨文字,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字形,内在蕴含着巨大的向心力,能增强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绝学不能绝

  问:虽然从汉字起源的角度说,人们对甲骨文有浓厚的兴趣,但是我们知道,2008年,中国社科院批准立项了梵文、简帛学等15门绝学学科,加以扶持,甲骨学也在其中,不免令人担忧。作为这其中甲骨学学科的负责人,您能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么?

  答:这里的绝学主要针对的是人才培养有没有后续队伍的问题。一门学问,如果没有人去研究,去传承,自然就成了绝学。甲骨文是前所未有的成文古文字,使汉字起源大大往前追溯。但研究起来难度很大,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除了古文字学外,历史学、考古学、文本语法等都要了解,过去的学者常常终其一生来研究。但现在时代发生了变化,讲究经济效率和效益,而甲骨学研究不可能马上得到经济效益,甚至做十年研究也未必得到重要成果,对于年青一代来说,这种坐冷板凳的功夫很难,所以造成这种学问越来越冷僻、后继乏人的现象。用绝学的方式来扶植这样的学科主要是出于人才收缩的困境,为有志于此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条件成为学术骨干和精英。

  问:从立项到现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有具体的成效吗?

  答:社科院从2008年开始对特殊学科进行扶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成效是明显的。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离不开图书资料的支撑。就像我曾经说过甲骨学是穷人的富学问,学术书籍资料都很昂贵。有了经费的支撑,我们的图书资料建设能够延续下去,不断档,给我们的年轻研究者创造了条件,这样绝学就绝不了。

  此外,我们对年轻人培养采取开放式的模式,请很多全国乃至海外的学者专家来讲学交流,开拓我们研究队伍的眼界,这些都是在有经费支持下才能实现的。我们有时候请海外的甲骨学专家来讲学,很多清华、首师大、北师大的年轻学子都特意赶来听,可见效果很好,我也希望国家能够继续对绝学的重视和支持。

  学术与人才并进

  问:我们知道作为文字的甲骨文,那么这种文字对史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答:甲骨学从1899年到现在110多年,按照王国维的说法,地下新出土的材料产生了一门新的学问。甲骨文是距今3000年前的第一手的珍贵文物,记录了商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活生生的历史。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五千年,但有详细史书记载的,是从春秋以后。比如殷本纪,总共才2800多字,这点内容在对商代的具体了解上,是很不清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有骨架也有血肉。如果说殷本纪是骨架的话,那么甲骨文就是血肉,提供了生动的内容,所以甲骨学对历史研究非常重要。

  问:您能介绍一下目前对甲骨学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哪吗?

  答:在甲骨学一百年的时候,我们做了《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和《甲骨文献集成》两部大型图书。前者收入世界甲骨学论著目10946种,可以说是“极具学术价值的工具书”;后者则是一个大型资料文库,共收入2700多种甲骨文献,很多以前难找到的资料,现在可以在这部书中找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古文字研究领域是集大成的专业书籍。有了这些资料,便为学科的建设做了一个铺垫,这样发展的后劲就足了。从两年前,我们开始进行《甲骨合集三编》的编著工作。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启动了甲骨文合集的编著,把所有的甲骨文都汇总在一本书里,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但是甲骨文流散世界各地,很多珍贵的材料都下落不明,所以合集没有编全,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遗漏很多,将其完整是我们的责任。现在这个课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十一五”重大科研项目,就是要赓续《甲骨文合集》的前绪,大概用五到六年的时间,辑集《甲骨文合集》和《甲骨文合集补编》中漏收的旧著录甲骨文,搜集散见于各处的新著录甲骨文,补拓写真部分私家或公家收藏的甲骨文,使其成为一部材料详尽、能反映学术前沿的集大成性甲骨文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一批人才,壮大甲骨学的研究力量。

  宋镇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甲骨学、古文字学及中国上古史研究。

  谢颖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