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福建莆田铜雕技艺面临失传(图)

2010年12月23日 12:31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铜雕作品

  莆田传统铜铸工艺历史悠久,已达到国际水平。昨日,铜雕技艺第七代传承人林朝飞告诉记者,目前铜雕传统技法逐渐缺失,其中传统铜扣金技术濒临失传。为了挽救这些传统技艺,他们已提交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月底,刚刚通过市级非遗保护。

  1.曲高和寡,生存空间小

  铜雕可以说是一项“曲高和寡”的技艺。莆田传统铜雕工艺自成流派,流传于莆仙、福清、惠安等地及东南亚各国,以分散的家庭作坊为主,散落在莆仙各村落,以东庄居多。传统铜雕是历史文物的实物见证,在莆田九华山、仙游麦斜山和城厢下郑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见证了商周文化,在城厢下郑出土的唐开元三年《铜扣》等37件工艺品,见证了唐代的盛世和文明。

  据福建省湄洲塑画院院长、莆田市民间文艺家联谊会副会长林朝飞介绍,在古时候,铜雕技艺主要用于寺院的佛像、菩萨像等以及制作贵族的把玩品。

  2.高达108米的铜雕也能做到准确无误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莆田传统铜雕艺术中,铸出的铜件的纹理和图案丝毫不差,超大型传统铜雕,即使高达108米,也能做到准确无误。在莆田梅峰寺,有一口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由名匠蔡通铸造的铜钟,敲击时声音洪亮,五更时分可传至20公里远,且音有扬抑,有诗赞道:“何处钟声出晓烟,梅寺别有上方天……清音可卜阴阳事,还忆当年蔡氏贤。”所以有“梅寺晨钟”之称,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1997年,林胜煌、林朝飞采用紫铜铸造的艺术品被送往香港收藏。目前,林朝飞等人应越南佛教中央邀请,设计并用传统记忆法制作目前世界最大的铜坐佛。

  3.“五年规划”保护这项技艺

  林朝飞告诉记者,2000年到2005年莆田传统铜雕技艺出现了繁荣,全市催生铜雕生产企业上百家,但多是家庭作坊式,涌现上千人的铜雕从业队伍,产品覆盖全国并销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然而,近年来金属原材料价格猛涨,利润低,产业迅速萎缩,从业人数下降到原来的1/3,而工艺老师更是少之又少了。

  林朝飞等铜雕艺术家们担心传统铜雕技艺会失传,目前,他们正尽最大的努力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在5年的规划中,他们准备建立莆田市传统铜雕传习所,明年还准备编写莆田市传统铜铸工艺方面的书籍,同时还建议建铜雕艺术展示馆。 (本网记者 许爱琼 蔡学伟 文/图)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