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闽都风情:民间伞技绝活惊艳福州千年古巷

2010年12月26日 2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福州12月26日电 题:民间伞技绝活惊艳福州千年古巷

  中新社记者 张建忠

  在福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冬日里的阵阵寒意,正被一股股民间绝活演绎之风吹走。26日上午,曾在上海世博会上演精彩伞技的福州金瓯民间伞技队亮相三坊七巷,博得阵阵喝彩。

  千年古巷再添冬日靓景:一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伴随着欢快的民间音乐,在旋转的福州传统油伞伞面上,同步或穿插转动小彩球、彩圈、彩盘和帽子;更为精彩的是,队员们还能一只手在伞顶上转球,另一只手转花帕,同时腰转呼啦圈。

  队员们使用的福州传统油伞不同一般,是普通的福州油纸伞经去除油纸后,在剔透的伞骨架上加工装饰,旋转起来,五彩缤纷,使表演场面更显绚丽多姿。而且,优美的舞蹈动作和队列编排,使得富有民间技艺趣味的表演更具观赏性、技巧性和艺术性。

  金瓯民间伞技系民间自创,创始人王水英是福建建瓯人,所创伞技源自300多年以前的建瓯挑幡。据介绍,明朝将领郑成功在福建组大军收复台湾时,很多建瓯造船工匠应征入伍,大战归来后建瓯将士将带回的大旗高挂竹竿上竞相擎持,渐成一项民间绝活。

  从小练就一手建瓯挑幡绝活的王水英,与人合作撑起高10.2米,重20.55公斤的幡,就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长的幡”证书。

  后来,王水英到福州生活,为方便城市中健身,从挑幡中摸索出了伞技表演:从单手伞面带球转伞开始,又有带餐盘、斗笠等转伞,还自己研制出很多的表演道具。在王水英的努力推广下,更多的福州中老年人加入其中。后来,福州温泉公园出现了一支“福州金瓯民间伞技队”。

  2010年入围上海世博会表演后,伞技队创新出转手帕和呼啦圈两种技巧,并在舞姿与队形编排上下了功夫,技巧性与协同性大增。

  在26日上午的表演中,福州金瓯民间伞技队的队员们身着福州当地少数民族畲族的特色服装,“福州味”十足,让不少外地游客从中看出这是福州特有绝活。

  除了代表福建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民间表演外,福州金瓯民间伞技队还有众多的荣誉:在2008年香港第九届国际“金紫荆花”中老年音乐舞蹈、服饰风采艺术大赛中获“金紫荆花奖”最高奖;2010年元宵节参加由福州市马尾区政府、台湾马祖县共同承办的“两马同春闹元宵”民俗音乐焰火晚会的表演。

  走进古街巷,伞技队的表演也让一些围观的福州中老年人感到生活的快乐。福州市民陈先生说,听着音乐,看着他们踩着舞步转着伞,很快乐,并且也想参加进去。

  福州三坊七巷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迎圣诞,三坊七巷近日新增设了民间艺人摊位,如皮影戏、民乐、小魔术表演、手工灯笼制作、花鸟字画现场泼墨献艺、民间剪纸、草编艺术等摊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民间艺人摊位前游人如织。此情此景让人感受到了民间绝活在福州古老街区里繁茂的讯息。(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