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古城钟楼"受追捧反映民众对传统美德诉求

2013年01月09日 15: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西安1月9日电 (记者 张一辰)“简单的事做到极致也是成功,枯燥的重复有时也能带来惊喜”。“80后”叶伟对近日火爆网络的微博账号“古城钟楼”发出感慨。

  自2011年10月26日开始,微博账号“古城钟楼”坚持每天按中国古代干支计时法定时发送以“铛”字为内容的“敲钟”微博报时。从每日子时开始,“铛”字随之递增,页面整齐,网友称其为“史上最无聊又最有毅力的微博”。截至9日记者发稿时,“古城钟楼”粉丝已近40万。

  据了解,“古城钟楼”是指坐落于西安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明代钟楼,建于公元1384年,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众多钟楼中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整体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

  就读于西安科技大学的张航告诉中新社记者,每隔一个时辰准点发送“铛、铛、铛”的微博,一天发送12次,似乎更像是一场“微博行为艺术”。

  据史料记载,西安钟鼓楼的报时方式为“晨钟暮鼓”,即“击钟报晨,击鼓报暮”。此举在古时,既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

  “‘古城钟楼’枯燥单调的‘铛铛’声,好似一个孤单的敲钟人,每日默默重复着自己的工作,这种精神难能可贵。”网友“夹心糖”说。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古城钟楼”并不孤单,2010年7月30日微博账号“大本钟”的“敲钟式”微博早已上演,而微博每日整点“敲钟”则源于电脑程序操控。

  专家表示,信息爆炸的社会,“专注”、“毅力”、“坚持”等精神日渐衰微,“持之以恒”的品质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稀缺资源”,报时类微博受追捧,则反映民众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回归的诉求。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