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汉剧收藏"第一人"捐珍贵汉剧实物 家里似博物馆

2013年04月26日 1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武汉4月26日电 (曹旭峰 孙夏)武汉知名汉剧收藏家刘立先生,26日将珍藏30多年的238件汉剧服饰、历史书籍及音像资料等捐赠给湖北省博物馆。

  50岁的刘立先生有汉剧收藏“第一人”之称。受酷爱汉剧的爷爷的影响,他从小就迷上收集汉剧实物。30多年间,他北上吉林,南下广东,西至甘肃,东到上海,跑遍了大江南北,收集了汉剧剧本、手稿、文献、戏服、道具等一万多件,家中俨然成了一座汉剧博物馆。

  刘立先生的藏品中,汉剧大师陈伯华的黑胶唱片,汉剧名丑李罗克的丑角鞋、民国手抄版汉剧剧本,尤显珍贵。为收藏他节衣缩食,卖掉了汉阳的两个门面、两台车,过着清贫的生活。此次,他捐赠238件套汉剧实物中,包括有100余张历史原照、30余部古籍,及300余出音像资料等,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汉剧的发展历程。

  汉剧源于楚地,故称楚调、楚腔等,迄今有300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改称“汉剧”,主要声腔西皮和二黄,对中国的戏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抗战爆发后,汉剧艺人在郭沫若、田汉、洪深等人领导下,组成了10个汉剧流动抗敌宣传队,分赴川、湘、鄂西等大后方,演出《文天祥》、《岳飞》等剧目,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2006年,汉剧作为濒危剧种被国务院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北省20个入选“非遗”中的一个。

  5月8日,湖北省博物馆将举办《楚腔汉调——馆藏汉剧文物展》。该展大部分藏品为刘立先生所捐汉剧实物。(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