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浙江考古启动“启明星”计划 揭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浙江考古启动“启明星”计划 揭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2021年12月30日 2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浙江考古启动“启明星”计划揭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中新网杭州12月30日电(严格 谢盼盼 童笑雨)近日,浙江衢州发现疑似3000多年前西周姑蔑国王陵入选2021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考古学家还在距土墩墓6公里处,新发现同时期城址一处,判断其可能是姑蔑国都城所在。

  考古发现给浙江的“惊喜”远不仅于此。

  “原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浙江因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一次次给我们惊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浙江不仅是五千年文明发源地,更是史前文化发达的地区,目前中国已知9000年前的早期遗址近半数在浙江。通过考古实证,浙江先民对中华文明、世界发展乃至人类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是中国考古的杰出代表。

  “如果说中华文明起源‘像满天星斗’,那浙江就是最早、最亮的星斗之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说,浙江已启动考古“启明星”计划,进一步揭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

小莫角山遗址。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小莫角山遗址。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一座城唤醒五千年

  浙江位于东部沿海,与文化发达的中原相比,在历史上一度被认为是“蛮夷之地”。浙江何以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问题的答案,与一座城有关。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而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认为,中华文明始于距今约3500年的殷商时期,远远短于古埃及、古希腊。

  在杨建武看来,良渚申遗成功,“考古改变了已知,现在中学历史课都改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就从良渚开始。”

  中华文明之源,为何是良渚?良渚古城遗址考古重要发现者刘斌说,从出土墓葬、良渚古城规模来看,良渚神王一体,有明显的阶级之分,有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已具备文明的标准,即国家的形态。

  从考古发掘成果来看,这个国家的辐射范围颇广。杨建武提到,在整个长三角流域,已发现1000多处良渚时期遗址。他笑称,“5000多年前,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就在良渚。”

上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 童笑雨 摄
上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 童笑雨 摄

  良渚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绝不仅于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表示,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用玉礼仪制度最完善、最先进的良渚玉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器以藏礼”观念最早的物质载体,良渚成组玉礼器作为拥有者身份、等级和地位的标识,作为聚落等级和规模、中心和周边的反映,拉开了中国礼制文明的帷幕,良渚文明成组玉礼器是中国前青铜时代中华大地上“器以藏礼”最突出的代表。

  在5000年前的良渚,还有一项“超级工程”为世界瞩目。从2009年发现第一条良渚水坝开始,良渚总共确认了11条水坝,最远的水坝离良渚古城有十几公里。

  这些水坝将整个区域的水利资源都有效地利用了起来,不管是用来灌溉稻田和农作物,还是供给居民日常的生活用水,都不成问题。

  “这个大型水利工程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1000年。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杨建武透露,通过遥感影像,最近考古队员又发现了一些新的疑似坝体——还不是一条,有三四条。

  国际考古学泰斗、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曾多次访问良渚,称自己是良渚的仰慕者。“良渚文明是与古埃及、苏美尔文明同时代的文明。它让人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理解提前了1000多年。”

上山遗址出土的一件彩陶,上面有太阳纹符号。 童笑雨 摄
上山遗址出土的一件彩陶,上面有太阳纹符号。 童笑雨 摄

  一粒米“烛照”世界文明

  “浙江的历史远不止五千多年,考古证实,还要再往前推到一万年。考古完全颠覆了认知。”杨建武说,世界万年稻作农业之源,就被证实在浙江。

  一粒炭化稻米,静静躺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的展柜中。

  它在浙江浦江被发现,虽然小到只能用放大镜去观察其细微之处,但其分量不亚于一件大国重器。这是一粒经过驯化的稻米,据检测,距今已有一万年,有“世界上的第一粒米”之称。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米驯化证据。我们也在上山遗址普遍发现了栽培稻遗存,以及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完整证据链,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所言,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所书:“万年上山,中华稻源”。

  自万年前起源,稻作文明在浙江生根。余姚施岙遗址首次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大型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古稻田遗存;临平茅山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古稻田遗址,根据稻田土壤植硅体与稻谷的重量关系推算,亩产可达141公斤。

  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浙江毫无疑义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上山更多的“最早”,在浙江被不断挖掘。

  上山发现的木构建筑遗迹和环壕,是迄今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初级村落;上山文化的彩陶,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彩陶。

  杨建武还分享了一个细节。上山遗址曾出土一具完整的人骨。人骨腹前还随葬着一只红色陶罐。在陶罐中,研究人员检测出了一种加热产生的糊化淀粉,与低温发酵的特征相符,而低温发酵是酿酒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酿酒的证据。

  “上山文化把长江下游和中国南方地区的文明史提早至一万年前。”杨建武如此评价。

上山遗址出土的大口盆。 童笑雨 摄
上山遗址出土的大口盆。 童笑雨 摄

  一颗星解码文化浙江

  从灿烂的史前星火到辉煌的古代文明,从风云激荡的近代变革到全球瞩目的当代发展,浙江文脉源远流长,是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实证地。

  杨建武说,将浙江比作中华文明史上的“启明星”,毫不为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他看来,浙江考古的下个任务,是继续探索未知。

  让这颗星更耀眼,进一步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是浙江实施考古“启明星”计划的初衷,也是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必由之路。

  “从上万年到七八千年,再到五六千年,浙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就要先构建好。”杨建武报出了一串浙江的地名:上山、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良渚、好川、钱山漾、肩头弄……它们都是以地点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几乎涵盖了长江下游史前至青铜时代的全貌。

  对于这些遗址地的考古、挖掘、整理,浙江一直在继续,并提出将围绕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史前文明、浙江大历史等重大课题开展专项攻关。

  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是长三角地区发现的第一个贝丘遗址,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埋藏最深的贝丘遗址。在该遗址地出土的两件木器,被确定为中国最早漆器。这一发现将中国乃至世界使用漆的历史提早到8000多年前。

  为还原万年上山生活图景,义乌桥头遗址、台州仙居下汤遗址的考古工作也在推进。

  “考古从一开始就不是挖宝。”方向明说的一句话耐人寻味。

位于浙江衢州的西周土墩墓群。 张森 摄
位于浙江衢州的西周土墩墓群。 张森 摄

  他说,未来浙江将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等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讲清、讲透其中蕴含的浙江文化基因,推动考古新发现、研究新成果走出库房、走出实验室,走进博物馆、走进群众。深化考古领域国际交流工作,讲好浙江历史故事。

  日前,10项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揭晓,浙江从史前到明清的文脉传承、文化交融,都被一个个遗址所还原。

  如杭州余杭跳头遗址首次发现了晚商时期比较清晰的青铜铸造聚落遗址;绍兴兰亭野生动物园一期墓地揭示战国至明清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考古其实就像福尔摩斯,本质是探秘、解码。它的最高境界,是复原当时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创新。”杨建武说,在浙江还留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考古去解答,就好比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步。“终极目标,就是展现浙江的历史文化,构建起浙江的文化自信。”

  解码历史、构筑文化自信,这也是文化浙江建设的必由之路。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文化新篇章。(完)

【编辑:陈文韬】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