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首届中国故事节折射中国民间文化新象

2007年12月27日 18: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上海十二月二十七日电 连日在上海金山热闹举行的首届中国故事节,于二十六日晚间落下帷幕,而其间透射出的种种中国民间文化新象,却令相关人士津津乐道,颇有余韵绕梁之感慨。

  令人感叹的首先是,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强势商业文化的绝对“话语权”,但民间乡土文化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讲故事”这种素来为中国草根阶层喜闻乐见的通俗表演形式,也依然后继有人。此次故事节共有来自中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民间“故事高手”同台争艳,其绘声绘色的表演、幽默诙谐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击节称道。

  来自辽宁省抚顺市王瀚泽年仅六岁,却已经在舞台上显得十分老到。据介绍,这名故事“神童”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两岁半时开始学习故事表演。令人瞩目的是,在首届中国故事节的舞台上,还出现了藏、蒙等少数民族故事员的身影。

  行家们注意到,中国民间“讲故事”的传统不仅依然强大,而且在其内容取向上,正在悄然改变“说古书”、“讲旧事”为基调的模式,更多地指向现实生活中的热点。

  故事节评委刘杰介绍,此次组委会共收到一千一百八十三篇参赛作品,可称综合反映了中国新故事创作水平,其题材丰富,涵盖了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反腐倡廉等时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获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民间文学奖的《墙壁为谁留》、获首届中国故事节金奖的《小站来了个乞丐》等,都是取材于真实事件,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深刻,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精品。

  不难察觉,一些“时尚因素”正在悄然融入民间故事的演绎。此次故事节舞台上,夸张的肢体语言,风格迥异的形声演绎,普遍成为参赛者的个性化追求;而参赛故事作品在语言方面也融入了许多新元素,不再拘泥于口语化,一些小说式语言、尤其是网络语言的使用,令人颇有新奇感觉。

  举办首届中国故事节是对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而透过这个窗口,也可切实感受中国民间文化的最新脉动,及其依然强大的草根需求,如素有“故事之乡”美誉的上海金山,不仅涌现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故事作者和故事员,还先后举办跨地域的故事创作、表演大赛。金山区山阳镇的中、小学专为学生开设了故事创作和表演课程,古镇枫泾的“故事大篷车”更是直接开到农民家门口。

编辑:余瑞冬】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