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流传闽台的“答嘴鼓”进课堂 吸引很多学生选修

2008年04月09日 0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社厦门四月八日电 题:流传闽台的“答嘴鼓”进课堂

  作者 王德胜

  一个平常的下午,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的一间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不过,听不懂闽南语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因为学生们朗读的是闽南语说唱艺术——答嘴鼓的台词。

  随着这两年厦门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学校开始推出校本课程。原本在灌口中学教书的陈清平,今年初向灌口中学提议开设“答嘴鼓”课程,并获灌口中学大力支持。就这样,这个学期开始,灌口中学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答嘴鼓”列为校本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

  答嘴鼓是一种流传在闽南和台湾的曲艺,以闽南方言表演,幽默、风趣、诙谐,成为闽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厦门民间答嘴鼓老艺人陈清平早年拜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答嘴鼓大师林鹏翔为师,得其真传,现已成为“新中国曲艺五十年特别贡献曲艺家”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出版了大陆第一本个人创作的闽南曲艺综合性专著《陈清平闽南曲艺戏剧选》。

  “不能让答嘴鼓成为我们手中的‘绝技’和收藏品,而应该积极地保存、推广答嘴鼓。”陈清平说,早在两三年前,他就已经带着答嘴鼓艺术走入集美的一些中小学。去年他又将灌口镇上塘中学、灌口中心小学和灌口中学作为答嘴鼓培训基地,带领两个学徒走进课堂宣传答嘴鼓。

  为了上好这门课,陈清平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为这门课程写了详细的教学提纲,为学生找教材,还邀请了在灌口小有名气的答嘴鼓艺人洪明吉和蔡绍琪前来助阵。

  灌口中学的答嘴鼓课在每周一和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开课,吸引了很多初高中学生选修。“开始时有六十五名同学选修,后来学生慢慢多起来,一些没选修的也来听。”陈清平说,在这门课上,教室里总是充满笑声;将来还要开展更多的闽南曲艺培训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了解闽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虽然学生们对“答嘴鼓”都很感兴趣,但陈清平对于“答嘴鼓”日渐萎缩的事实也看得很清楚,对于“答嘴鼓”的传承一点也不乐观。陈清平说,现在“答嘴鼓”面临着两个困难,一是没有专业队伍,从业者后继乏人;而是没有经费,全依靠政府扶持,很有限。这就要建设好创作演出队伍和观众队伍。

  “你们几个老人家不写,厦门就没有人会了。”这句话让陈清平觉得很苦涩。现在懂得闽南曲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像锦歌已成绝响,而荷叶说唱也就靠几个老人硬撑着,创作状况完全是青黄不接。陈清平说,不是不愿意教呀,是想学的人太少了,他们看不上这些“土”东西,不了解闽南曲艺的真正价值呀。

  现在,青年人无法全然听懂地道的闽南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雾飒飒”、“青菜公公”这些简单的俗语,很多年轻人和外地人都听不懂,更别说一些经典幽默的歇后语、俚语了。而闽南语是答嘴鼓艺术的载体,闽南语的退化给答嘴鼓的传承造成了障碍。陈清平认为,要从小孩子抓起,培养他们的闽南语水平,有些学校不许讲闽南语的做法最好不要再出现了。

  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支持,让陈清平颇感欣慰。陈清平说,他不知道答嘴鼓这门曲艺还能否保得住,虽然他正积极地建设培养基地。“我不知道我这样做能否挽救它,但不做的话就完全没有希望了。”凭借着对闽南曲艺的热爱,陈清平不想让这朵奇葩在他们这代人手里消失。(完)

编辑:闻育旻】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更多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