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魏巍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 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2)

2008年08月29日 10:09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三部长篇小说,唱响了革命战争三部曲

  魏巍先后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为: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地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巨著《东方》、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地描写红军长征的长篇巨著《地球的红飘带》、反映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壮丽画卷《火凤凰》。创作时间的顺序是自然形成的,按战争时期排列起来,应是: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整体构成了革命战争三部曲。

  魏巍创作长篇小说《东方》,开始是在1959年到河北省邢台驻军187师代职写作的。那时,我正巧入伍来到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团里欢迎新战友的大会上,我代表新兵发言并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走,报名去》。到会的师政委周树青回师部向魏巍介绍有个新兵叫王石祥,是个乡办中学教员,已入了党,和学生一起应征入伍,代表新兵发言很有激情,还当场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魏巍对能写点东西的新战士特别关注,非要亲自见见。于是,第二天我被领到师部见这位大作家魏巍。过去只是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今天就要见到这位仰慕已久的名人了,我心情非常激动,又有点腼腆和紧张。待我这个列兵向面前的大校首长敬礼时,扬起的右手有些颤抖。魏巍亲切地让我坐在他身边,深邃的目光透过近视眼镜温和地望着我。听了我的情况汇报后,魏巍对团政委说:“这个小伙子不错,要培养他搞文艺创作,就把他放到红2连吧!搞创作没生活不行,首先要当好一个兵。”这样,我一直在红2连生活、锻炼了六七个年头。开始,连队的紧张生活忙得我没时间写东西,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师政委和魏巍同志不断地到连队来看我,问我感觉苦不苦、累不累。开导我:“磨刀不误砍柴功,有了生活一定能写出东西的。”还指示连里领导适当地给我一点业余时间搞文艺创作。每天晚上班务会后,班长总要我拿出当天写的诗歌念给大家听,战友们纷纷传抄,挺受欢迎。我写的诗歌大都是在行军路上、演兵场上朗诵,有的写在连队黑板报上。团里新闻干事把我写的较好的诗不断投递到军内外报刊,经常在《战友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及《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上发表。两三年工夫,我写的诗稿装了一大麻袋。师政治部选编、打印了我的诗集《兵之歌》,经魏巍和师政委推荐,寄给了时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的著名诗人田间同志,经他审选、编排了目录,推荐给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就是1964年出版的我的第一本诗集《兵之歌》。应该说,是魏巍同志引导和帮助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

  魏巍在我师创作《东方》,待了好长一段时间。节假日,我有时请假去师部拜望魏巍首长,他还执意留我吃饭。我一个列兵哪敢和首长一起吃饭。只记得有几次,我和师部公务员一起去邢台城里为首长买过稿纸。

  长篇小说《东方》,创作的时间较长,前后跨越20年。后来“文革”,魏巍也受了冲击,被迫停笔数年,“文革”后才陆续完成。当1979年《东方》出版后,魏巍及早签名寄给了我,此时我已从连队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搞歌词创作。我先读为快,感到格外亲切、动人。读后曾写过一篇学习心得,发表在当时的《战友报》上。

  《东方》的显著特点是,作者不仅描绘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包括主要的战役和战斗,而且巧妙地把统帅部和基层指战员联系起来,把志愿军和朝鲜军民联系起来,把前方和后方联系起来,把国外和国内联系起来,驾驭全局,精心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背景广阔,气度恢宏。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魏巍动用了他全部的生活积累。他不仅三次入朝采访,还先后深入冀中农村和北京长辛店二七车辆厂调查研究和挂职锻炼。人们读后不禁掩卷惊叹:这本书里有多少令人喜欢、令人景仰、使人深思、使人怀念的英雄、优秀人物啊!著名作家丁玲在《我读东方——给一个文学青年的信》中写道:“……《东方》是一部史诗性的小说,它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的宏伟业绩的史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种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丰碑……从《东方》的七十几万字里,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发展,是比较清楚的,对约二十来个主要人物的描写,其个性也是比较分明的。作家花了很大的精力科学地组织起这部长篇,笔力始终不懈,感情贯穿到底。这在只有一般文学基础,刚刚开始写作的人是难以达到的,即使与魏巍同时代、功夫较深、有成就的作家也不是随便能够达到或超过的。”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

  《地球的红飘带》描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艺术地再现这个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魏巍不满足于他数十年的军旅生活,除进行大量采访外,曾先后两次沿着长征路线深入考察。这时我被调到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工作,知道他1983年踏访长征路脚崴伤后,拄着双拐继续探访当年红军走过的栈桥。他是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编织《地球的红飘带》的,这为我们年轻的部队作家树立了楷模和榜样。这部长篇小说以红一方面军为主,从湘江战役写起,中经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与四方面军会师、过草地、巧夺腊子口,直到哈达铺整编,差不多反映了长征的全过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间描写沿途战斗的激烈和残酷,自然环境的严峻和险恶,革命领袖的睿智和胆略,红军战士的忠贞和无畏,党内斗争的尖锐和复杂,敌人营垒的凶狠和倾轧,无不历历在目,真实感人。尤其可贵的是,小说众多的人物,包括我党我军的高层领导人和普通指战员,国民党的最高统帅和地方军阀,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聂荣臻在“序《地球的红飘带》”中写道:“读完全书,我仿佛又进行了一次长征……作品中出现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王稼祥、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等的形象,写得很像、很活。这些都是我非常熟悉的领导和战友,差不多就是那个样子。”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获人生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

  《火凤凰》主要是写几个知识青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走的人生道路。他们之中,有的锻炼成长为成熟的革命者,有的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洒在祖国大地上,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青春诗篇;有的则堕落成了革命的叛徒、民族的罪人。作家站在社会主义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高度,以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满腔热情地关注着青年一代的成长,期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生的一代能够从作品中塑造的同龄人身上受到启迪,获得借鉴,以懂得人生的道路应该怎样走,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让青春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闪闪发光。魏巍在年逾古稀的日子里,更加关注年轻一代的未来发展。他在与我的几次交谈时,反复讲到“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的问题。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魏巍为青年们写的《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等文章,曾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长篇小说《火凤凰》,是魏巍以独特的方式同当代青年展开的亲切对话和心灵交流,是他的涅槃之作,绝唱之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