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疼痛的笔锋》出版 汇集中新社震灾报道经验

2008年09月03日 09: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疼痛的笔锋——中国新闻社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所想所思》近日在北京面世,该书共三百页,汇集了四十八篇中新社震灾报道的经验与思考文章。盛佳鹏 摄

  中新社北京九月三日电 《疼痛的笔锋——中国新闻社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所想所思》近日在北京面世。

  作为此前出版的震灾报道集《中国式震撼——中国新闻社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独家记忆》“姊妹篇”,此次出版的《疼痛的笔锋》汇集了四十八篇中新社震灾报道的经验与思考文章。全书共三百页,包括记者亲历、实战经验,中新社人对新闻业务、新闻价值、新闻伦理的探讨,以及各高校学者对中新社报道的点评。

  中国新闻社社长郭招金在该书序言中评价说,“灾难淬炼中新社文化精神”,记者的报道感言“与他们所发出的现场报道一样,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从这些感人的文字中,可以感知到中新社人的精神世界里,有某种共同的追求,那就是中新社人独特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的内核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新闻人职守。”

  汶川大地震发生半小时后,中新社即开始播发新闻。首脑机关决策果断,反应迅速,组织有序。全社九十多位记者先后直蹈震中,地震次日,中新社即播发相关新闻四百多篇。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中新社始终是海内外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重要的新闻源。

  中新社汶川地震报道经验更不乏亮点,一个采访小组到达灾区采访时发现灾情严重,现场没有救援人员。这一次,记者没有进行新闻采访,而是立即投入拯救生命的大行动,打电话,搬救兵,留下佳作《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汶川映秀镇救援直升飞机失事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新闻焦点,搜寻人员发现飞机残骸之后,中新社获知准确消息立即发出独家报道,比兄弟单位提前数小时。

  郭招金说,中新社人“创造并坚守着‘中新风格’,在海内外新闻界一直备受赞赏。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灾难报道的新闻大考中,这个优秀的群体向世人展现出自己的新闻爆发力。中新社文化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新社人的血液中,作为一种价值观,成为推动中新社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坚韧而恒久的内在推动力。”(完)

编辑:闻育旻】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