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春晚“未打响”幕后追踪:热情有余专业不精(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山寨春晚“未打响”幕后追踪:热情有余专业不精(4)
2009年02月01日 10:49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遍地“春晚”闹除夕

  解玺璋

  春节读报,发现有关“春晚”的消息特别多。关于“春晚”的名目也多起来了,除了央视春晚,还有老孟的山寨春晚、中原山寨版春晚、广东山寨版春晚、深圳山寨版春晚、中国大学生山寨版春晚等,仅天涯社区就同时推出两台“山寨春晚”,这些春晚虽然都冠以“山寨”的名目,但别无他意,只是说明,它们都来自民间自发的创造。

  除此之外,还有北漂族群自办的春晚,湖南网友自办的“酱油春晚”,不少社区居民也自办春晚,甚至还有家庭办春晚的,Z59列车千余乘客也在火车上自办了春晚,据说,自办春晚在某些乡村已经成为新的流行时尚。

  一直有春晚或是新民俗的争论,是或不是,吵得不可开交。了解一些民俗本质的人应该知道,民俗是自发的文化的积累和积淀,而非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生产活动。20世纪以来兴起的工业化的娱乐生产方式,以其强有力的垄断性、整体性和强大的覆盖传播功能,每时每刻都对传统民俗构成威胁,侵蚀和挤压它的生存空间。但它并不创造新的民俗,而只是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

  其实,传统民俗往往是和农耕文化相联系的,它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自发的农业生产方式,另一个是宗法的社会关系。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两条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植于农业文明的春节民俗有很多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所以,新民俗的形成就显得特别的迫切。春晚被认作新民俗,背后是有这种社会心理需求做依据的。

  不过,既然是民俗,就不是单向度的消费过程。民俗是需要全民参与的,这种参与也不像发个互动短信那么简单。譬如说,大年三十吃饺子是民俗,那是要家家户户人人动手包才作数的。如果由哪个部门统一包好了发给大家,简便倒是简便,也就失去了过年的快乐和意趣。春晚也是这样,作为新民俗的一种,它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绝不只是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春晚的创作中去,使自己变成春晚的一部分。今年一下子涌现出这么多春晚,显示了民众创造力的旺盛,也使我们看到了春晚成为新民俗的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个意义上,老孟的山寨春晚没有播出也并不遗憾。它只是众多春晚的一部分,已经实现了民俗所赋予的自娱自乐的目的和意义。我相信,明年春节,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春晚这个新的民俗活动中去。这些春晚将成为央视春晚的有力补充,就像历史上朝廷要在这一天祭神驱鬼,而寻常百姓家里也要请神祭祖一样,它们构成了这种新民俗的完整性。

  民俗是无需包办的,与其由央视一家办,不如全民参与一起办。毛泽东同志说过,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他说的是办工业,办春晚,闹除夕,又何尝不是如此。

  记者手记

  早就与老孟相约,彩排时一定说一声。1月22日下午两三点钟,记者打电话给老孟,话筒那边传来音乐声,“哪天彩排?现在正彩排吗?”听到记者的询问,老孟回答得很坚决:“24日才彩排呢!”可到了晚上五六点钟,老孟竟打来电话,“现在正彩排呢,在和平西桥胜古庄社区的一个礼堂里,要现在赶来还能看到几个节目。”记者赶到时,只剩下几个补录的节目了。记者尝试采访几个挂着工作证的工作人员,大家几乎众口一词:“办这个晚会太难了,具体的你跟老孟谈吧。”言下之意有“纪律”。老孟和记者几乎玩儿开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刚刚同他谈了不到一分钟,电话来了,接完电话又被别人拉走了,等了半天,说了没两句,又被演员们簇拥着照相,这个照完那个照,之后,电话又来了……前后足有两三个小时,可与老孟交谈竟不超过5分钟。这里面,既有老孟作为剧组“核心”较忙的客观因素,也不无借故回避和拖延记者采访的主观动机。

  次日,记者与老孟约好前往九华山庄山寨春晚大本营一谈,办公总部的工作人员全都像嘴上贴了封条一样:“我什么也不知道,你去问老孟。”“昨天彩排的节目单不能给。”“彩排的录像也不能看。”老孟成了唯一的新闻发言人。这时的他,言谈举止格外小心谨慎,生怕有什么疏漏。“昨天只是彩排,大年三十当然要直播啦!”而有的演员偷着告诉记者:“好多演员都走了,不来了。”记者真是一头雾水。

  大年三十中午,老孟告诉记者,那天的彩排其实就是正式演出,除夕夜山寨春晚改成了内部联谊,并把地点选择在北太平庄附近的洗浴中心。对于自己的出尔反尔,他一脸无奈:“那天彩排真不敢告诉记者,真怕一旦泄露出去,场地灯光舞美花销4万多,有点偏差就全泡汤了。”他承认,彩排那天已经决定山寨春晚录播了。

  除夕晚上,记者赶到在水一方洗浴中心,只见老孟在大堂内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记者告诉他,下午登录澳亚网,网速太慢打不开,他忙说,一会儿内地也会有网站播出。晚6时,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中国土地流转网可以看到,而当记者晚7时30分准时守候在电脑旁时,点击网页却始终是一个播出山寨春晚的视频窗口,并没有节目播出……

  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狂轰乱炸,山寨春晚会不会演变成一个广为关注的文化事件?老孟承认,记者们高频率、大版面的报道帮了他特大的忙。不过,随着山寨春晚从倡议到具体实施,尤其到了后期,各种麻烦相继出现,他开始对媒体也存有戒心,生怕哪一句说走了嘴,导致负面消息出现,影响山寨春晚的前程。

  但是,应该看到,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就不会有老孟这些人和千百万网民兴办山寨春晚的梦想。从这点上看,这台春晚作为一个艰难开局,远比湖南台挟省台之利全面运作的“超女”,更有“草根文化”的代表性与现实意义。

  本报记者 赵文侠实习生 江伟硕

【编辑:张中江
    更多文化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