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挨斗后愤而自杀 文联证明函称"自绝于人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老舍挨斗后愤而自杀 文联证明函称"自绝于人民"
2009年02月05日 14: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老舍 中新社资料图


 

    一九五八年,北京盛夏,作家老舍先生在荷花池边小憩。 中新社发 王庆祥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瞭望新闻周刊》杂志为此刊登文章,对老舍先生逝世前后的一些片段进行回忆。文章中写道,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杀。在此前一天,即8月23日,是老舍病愈后上班的第一天。这一天,红卫兵在成贤街孔庙焚烧京戏戏装,老舍被从单位拉去陪斗。次日,不堪凌辱的老舍愤然离世。老舍先生自杀后,火葬场将他的骨灰遗弃,以至于长期以来,舒乙等人无法找到先生的遗骨。当时的北京市文联出具了证明函,称:“我舒舍予自绝于人民,特此证明。”

  人道主义沦落何处,由此可见一斑。之所以提及旧事,是想让读者,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对1966年8月发生的那场悲剧以及“文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舒乙的学生傅光明的一段回忆。傅光明倾十余年之力、走访了几十位老舍之死的见证人。“最初的动机就是想为历史留下痕迹,做历史的书记员。”傅找到了一名当年参与孔庙事件的北京女八中红卫兵头目,当年她才17岁。她说,“打老舍的是个老初三的学生。我没让打老舍,我只让打了萧军”,“我没有碰过老舍一个指头……当时没考虑到会出人命什么的。”

  这个当年被鼓动着同时也鼓动着他“革命”的女孩子,“后来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老舍自杀了,听说就是在被我们批斗之后。我很内疚。后来又听说还有另一个学校也斗老舍了,心里觉得好受一点了。”在回答是否考虑过向被害者家属道歉的问题时,她哭了。

  我觉得,这个女性的自白很有标本价值。面对自己早年的荒唐,尤其是听说老舍因为批斗挨打自杀以后,感觉内疚。但是,听说“另一个学校当时也参与斗老舍了”后,心里就觉得好受一点了。因为自己早年做错的事而忏悔和内疚,这是人类良知未泯、人性尚可看到希望的一面。但是,一旦发现同样的罪恶可以由别人一起分担,自己内心深处就好受多了,良心的谴责就减轻多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人类的一种通病?

  于是想到“文革”,那段被称为疯狂的岁月。喷气式、文斗和武斗、红袖章、口号、个人崇拜以及打、砸种种被重叠的影像和罪恶,似乎都是一瞬间开始的。其负面影响,至今都没有完全消失。当年整个民族的癫狂,与这种“坏事大家都有份”的从众心理,到底有没有关系?!

  我觉得,大约是有的。一个人去干坏事,必然胆战心惊、小心翼翼。而一旦成群的人可以公开干坏事,甚至得到某种暗示和鼓励,即使杀人越货,始作俑者和参与者也未必就有多少愧疚。这种现象,应该称之为“倚众为恶”。而这,想来也是反思“文革”最大的障碍之一。当事者没有一个人愿意独自出来承认自己的过错,因为大家都有份,所以你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却始终缺乏承担责任的人。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写这篇文字,没有要单独谴责谁的意思。毕竟,在一个荒唐的时代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个人被他所处的时代裹挟着去做某些事情,是常见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具备超乎常人的反省能力和警惕性。我只是觉得,人性之中,确实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存在。比如,结伙作恶后的心安理得。比如,乌鸦的自我表白:“我不是最黑的,猪的颜色和我一样黑,另外还有锅底呢……”

  由此想到眼下流行的一个段子。段子说:什么是朋友呢?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

  前两个好理解,最后一个则似乎是在教唆别人。一起做过坏事,大家都有份:你看你看,咱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一辆战车上的人啊!于是,大家都成了攻守同盟和铁哥们儿了。

  不知道,这与“文革”,与我们经历过和依然可能还会经历的那些悲剧,有没有必然联系。(冯磊)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