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狂人7亿瓷片建“瓷房子”明代石盆当洗手池(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收藏狂人7亿瓷片建“瓷房子”明代石盆当洗手池(2)
2009年02月11日 10:36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张连志谈瓷片、佛造像和漆器的收藏要点

  张连志认为,唐、宋、元、明、清的瓷器各有特点,所以真正想收藏瓷器的人可以这几个年代的瓷器各留几件。不过,他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因为越买越少,目前古董市场已经假货横行,“假货在市场上约占了八成,所以一定要找有信誉的商家,收藏的关键是不能买到假货。”

  对于佛造像,张连志认为艺术价值比较鼎盛的有北魏、北齐和东魏等几个时期的作品,“在这几个时期,佛造像都是皇家督办的,可能是数十、数百顶级石匠花费了一年、甚至几年心血的作品,艺术价格极高,早在25年前,一个佛造像的最低价格就已经达到几十万美元,有的甚至达到200万至300万美元,不过佛造像的留存量已经很少了。”

  至于哪些漆器的收藏价格更高?张连志认为至少要是明朝以前的漆器。“汉代的漆器制造水平就已经很高,漆器因为它的线条、用料和做工之美,带动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不过漆器较难保存,非常怕干,比较常见的保存方法是用水一直泡着。”

  主人传奇:

  将收藏和资本相结合

  张连志1957年出生在天津一个富足的文化世家,母亲家是天津颇负盛名的八大家族之一,祖上自古就有收藏文物的家传,父母对古玩收藏也是十分醉心痴迷,在张连志儿时的记忆中,旧租界的小洋楼里满屋都是父母的古董珍玩。后来在“文革”中,这些文物大多都被抄走或毁损,为了给家人换上一顿饭吃,残留的一点点古董也被父亲转卖出去。父母失落的表情给张连志印象很深,从此他就把收藏当成了自己的夙愿,要白手起家重振家业。1980年,24岁的张连志义无反顾地从胶卷厂辞职下海,成为在广州、上海与天津之间辗转的“倒爷”。1992年,张连志在天津创办粤唯鲜酒楼,即使最开始只有6张桌子的门面,张连志却依然在仅有的地方里摆上了母亲当年陪嫁的几件红木家具。

  “能吃的博物馆”:

  明代石盆和雕花木栅当洗手池和隔扇

  到2002年,张连志的生意越做越大,这个时候,他收藏的漆、木、瓷、石等各类文物珍品也达到2万余件。张连志开始思考,这些藏品老是锁在库房里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成立博物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餐饮与文物展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能吃的博物馆’”。“能吃的博物馆”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给张连志的“粤唯鲜”酒楼的题词,这个酒楼的另一个名字是华蕴博物馆,这是天津市的第一个私人博物馆,该馆内囊括了西周至清朝各个历史时期最典型的青铜器、铜器、木雕、老门窗、彩绘木人、烟具、屏风、桌椅、木箱、提盒、钟等3000余件文物,但最为精彩的,还是散落在馆内四处、集中了北齐、北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300余块石造像、石碑和石刻。同为收藏家的情歌王子张信哲到这里都惊叹:别的藏家恨不得小心翼翼裹进密室的明代石盆和雕花木栅,竟被主人大模大样地放在卫生间当洗手池和隔扇!

  张连志另外还有两个“能吃的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和古雅博物馆。隽祯取“清隽秀祯”之意,以展示明清贵重木器家具为主。古雅取“古韵风雅”之意,此馆主要陈列近现代枪支(已全部灌铅,失去使用功能)和西洋家具。

  张连志说,收藏应该要和资本结合起来。他透露,除了餐饮业,参观门票、自己品牌的古瓷片纪念品等都已经成为公司的利润来源,同时,这个产业还需要更多的创新让艺术品真正流通起来。

  (周裕妩)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