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没城市户口也须挣工分 华国锋泪洒追悼会(10)——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陈永贵没城市户口也须挣工分 华国锋泪洒追悼会(10)
2009年02月12日 10:28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华国锋泪洒追悼会

  马烽讲了他向陈永贵遗体告别的情形:

  “1986年3月间,我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听说陈永贵病了,住在北京医院里。我正打算去探视他,忽然收到一份讣告:陈永贵已经病逝,死于癌症,定于某月某日下午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我又是吃惊,又是遗憾,我觉得无论如何也应该去和他告别,为他送行。那天下午我请了假,匆匆赶到了八宝山殡仪馆。小车开到追悼会大厅门口,只见门外冷冷清清空无一人。我以为是把时间看错了,再看讣告,时间、地点都没错。后来司机同志说后院还有几个小厅,也可能在那里。当我们把车开那里时,我发现大寨的贾承让等一些干部都坐在台阶上抽烟。

  这时,一辆高级轿车在告别室外停下,车上下来一位穿着风衣、戴着变色眼镜的人。周围的老百姓立刻认出来了,是华国锋!于是人们拥过来,不知不觉地在华国锋前边站成了一道走廓,有的人还鼓起掌来。华国锋一来,大厅的门打开了,我们鱼贯而入。华国锋一言不发地走进告别室,在陈永贵的遗体前三鞠躬,又一言不发地呆呆望着陈永贵的遗体,流下泪来。围观的人静静的,有的人抽泣起来。中央办公厅来的一位干部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华国锋仍不说话,流着泪慢慢地绕着陈永贵走了一圈,又一言不发地与陈永贵的亲属一一握手,然后还是一言不发地走出告别室,上车走了。”

  马烽说:“陈永贵安安静静地躺在大厅中央的花丛中,削瘦的面部虽然化了妆,但掩盖不住满脸横七竖八的皱纹,这些皱纹刻划出了他一生的经历。当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走出追悼会大厅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应该带一瓶汾酒来,洒在他的遗体前。我和他是二十年前在一起喝酒相识的,也应当以酒告别。可惜我事先没想到,深感遗憾。”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陈永贵(1914—1986)

  山西昔阳人。先后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政府生产委员,中共大寨村支部书记、大寨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大寨生产合作社(后为生产大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赞扬和表彰。1973年8月被选为中共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农业工作。1980年9月辞去副总理的职务。1986年3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马烽(1922-2004)

  编剧、小说家,原名马书铭,山西省孝义县人。1944年在《晋绥大众报》工作期间,与西戎共同创作了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1964年创作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及续集,并创作长篇小说《刘胡兰传》。他和西戎的作品由于乡土气息浓郁而被称为“山药蛋派”。  

   孙谦(1920-1996)

  编剧、小说家,山西文水人。原名孙怀谦。他写于1964年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是60年代描写为改变贫困面貌而艰苦奋斗的一系列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一篇。“文革”后,他与马烽合作完成电影剧本《新来的县委书记》,曾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百花奖”。1985年,他又与马烽合作《咱们的退伍兵》,1988年,再次与马烽合作完成电影剧本《黄土坡的婆姨们》。他历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影协主席等职。

  ○摘自《温故》 (十三)

  陈为人 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