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棺银椁"是否打开有争议 方案将报国家文物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金棺银椁"是否打开有争议 方案将报国家文物局
2009年02月13日 11:48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自去年11月22日宋代长干寺阿育王塔从铁函中取出后,是否将金棺银椁和佛顶真骨从塔中取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天,南京市将邀请全国著名文保专家,研讨提取方案。在阿育王塔是否打开问题上,一直以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文保角度考虑应将“佛顶真骨”取出,然后以特别措施予以保护,但具体方案须报国家文物局批准。

  阿育王塔内藏袖珍金棺银椁

  阿育王塔被从铁函中成功请出后,塔内金棺银椁及佛顶真骨就成为最大的悬念。昨天记者了解到,通过晨光机器厂X光片测量,专家测定了金棺银椁的尺寸:银椁为10×10×6厘米,金棺为5×5×3厘米,可被轻松握在手中,与1.2米高的“塔王”形成巨大反差。

  在打开金棺银椁前,专家目前还无法知道佛顶骨舍利的形状和大小。

  另据了解,从铁函中取出的还有琉璃瓶、银鎏金莲花如意形法器、铜镜,以及多达数千枚的各式铜钱——从汉代的五铢,到北宋前期的直道元宝、咸平元宝等,其中还有一些特殊制作的鎏金龙凤纹花钱。塔顶空隙处塞有大量丝织物包裹,经清理出土了20余幅珍贵的宋代丝织品,有巾、帕、上衣等种类,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织物使用了提花、刺绣、印染、描金等多种织造和装饰工艺。在多幅丝织品上还有施主墨书题写的题记,墨色如新。在一个丝织小包中还出土了数百枚形如米粒的舍利子,颜色以白色为主,少量为红色和黑色,推测为碑文中所称的“诸圣舍利”。

  宝塔是否开启各方仍有分歧

  在是否打开宝塔,取出金棺银椁的问题上,有两种完全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古代没有成熟的密封技术,而宝塔又在水中浸泡近千年,金棺银椁不进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泡了水又不取出加以保护,那么佛顶骨舍利极有可能发霉、腐朽。主持法门寺考古的韩伟研究员说,唐代法门寺佛指骨舍利瘗藏时间比宋代长干寺佛顶骨早了100多年,出土时,因为泡过水,已经软得像面条一样。他的观点是,取出文物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宫碑文、塔身铭文、工业内窥镜和X光探测都证实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佛顶真骨”,宋代高僧在瘗藏佛教圣物时就不希望宝塔再被打开,后人应尊重这一意愿,斯里兰卡的佛牙塔,还有杭州雷峰塔地宫的阿育王塔,至今都没有打开。如果保护技术不成熟,贸然打开恐怕会对圣物造成更大破坏,更不能因为好奇心而对佛教圣物造成伤害。

  保护方案将上报国家文物局

  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开塔取出金棺银椁的理由成立,但是由于事关重大,还需要倾听宗教界意见,最终方案将由省文物局报国家文物局。

  南京市文物部门的态度是,金棺银椁应该取出,但是否打开,还需视情况而定,如果金棺银椁内不进水,可以不打开,但如果进水,就必须打开,否则文物安全得不到保证。

  文保专家奚三彩解释说,阿育王塔的木胎怕干,太干水分挥发快容易变形;而金棺银椁怕湿,金银遇水容易氧化。要化解这个矛盾,将金棺银椁从塔中取出,分别加以保护是理想的办法。最理想的状态是,不需将宝塔全部拆解,只需打开鎏金银皮脱落的那一面就可以将金棺银椁取出。

  本报记者 王宏伟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