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一年冒出18个新译本:重译太多是浪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沉思录》一年冒出18个新译本:重译太多是浪费
2009年02月20日 13:40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翻译界质疑跟风重译“一窝蜂”——

  “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让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于近2000年前的《沉思录》一纸风行,成了2008年度畅销书第一名。

  《沉思录》走红,各种译本竞出。据本报记者检索,国内出版的《沉思录》现已有26个译本,其中18个译本是在2008年一年里集中推出的,涉及14家出版社、20名译者。去年从年头到年尾,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新译本的《沉思录》面市,有时候一月两本。如此跟风,让读者无所适从——不少网友发帖求助:“碰到麻烦了,《沉思录》哪个版本好?”

  “名著重译太多是浪费”

  “据我所知,国外基本上每30到40年重译一次经典名著,这是语言经过一个代际的发展后必然的需要,所谓一代人读一代书。”《世界文学》杂志主编、法国文学翻译家余中先说。

  “在我国,现代汉语变化较快,包括受到翻译文学很大的影响,所以不必拘泥于30年出一个新译本;但像《沉思录》这样,从1988年引进至今,20年里出了26个版本,实在太多了!国内出版界的跟风现象比较可怕。”

  世界名著重译成风由来已久,像司汤达的《红与黑》,不同的译本已不下10个;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也有了七八种译本。对此现象,余中先直言不讳:“重译太多是浪费。世界名著有三种,最多四五种译本就足够了。”他认为,只有当中文发生了深刻变化,昔日译者用的语言给当代人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困扰,才必须重译。以此标准,大量世界名著目前并没有重译的必要。

  余中先反对大量重译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如今翻译者的水平不太放心:“让人眼前一亮的翻译还是太少。”他说,世界名著的主要阅读群体是学生,翻译外国文学作品,除了意思准确,还有保留原著韵味、文风等高要求,如译者不能专注投入,就难以保证质量。“像《沉思录》这样艰深的哲学著作,有几个较权威的译本供读者选择就够了。”

  “‘一窝蜂’会坏了译作名声”

  “中国的重译非常多”,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吴洪熟知情况。尽管如此,听说《沉思录》一年当中冒出18个新译本时,他还是有点吃惊:“这么多版本中,恐怕有涉嫌抄袭和侵权的,甚至会有盗版。”

  “重译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已有的译本非常好,但涉及版权,出版社只能借重译的名义来出版,这属于无奈之举;一种是以前的译本由于种种局限,译文有缺陷,需要重译还其原貌;另一种就是某种书畅销了,大家‘一窝蜂’地跟风翻译出版,这是国内特有的现象。”

  吴洪说,由于门槛比较低,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介入了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这是件好事,但也带来了副作用:“很多重译,不是真正为求得译作的尽善尽美而重新翻译,是为了经济收益。有的出版单位看中海外某本畅销书后,先把版权抢到手,合适的译者找不着,就随便拉人,编辑的水平也不够,没法把好关。结果时间是抢出来了,但译本质量很差。这种为了一己经济利益的做法,既浪费了资源,也误导了读者。‘一窝蜂’会坏了译作的名声。”

  吴洪强调:“重译是传播文学过程中的手段而非目的,重译是严肃也是必要的工作,成立于1978年的上海译文出版社正是从重译一批经典名著起家的。有责任心的出版社不会为了炒作而重译,假使涉及版权问题,必须另找译者,也应该力保新译本不比前一个版本差。”

  “请译者先自问‘能否超越’”

  “在同一个时代里,一本名著有两三个译本,读者可以互相参照着读,这对文化传播是有价值的,对读者是有好处的,但弄出20多个译本,就不太正常了,这里面真正有价值的只有四五个版本吧。”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法语翻译家袁筱一说。

  “我本人不特别反对重译。”袁筱一曾重译过卢梭的名著《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和米兰·昆德拉的名著《生活在别处》,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重译,是把翻译当作严肃的、创造性的工作”。她对记者说:“重译之前,译者应该先扪心自问:第一,文本是否有重译的必要,如前译曾被删节或一些译文不准确;第二,自己的译作能否保证质量;第三,最重要的,你的工作是否有超越前人的价值。”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重译就是一种浪费,无聊至极,”袁筱一说,“不过,有些出版社并不把翻译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不把它当创作,只是匆匆出手,填充市场。在他们看来,译者是谁是无所谓的。”

  吴越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