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希特勒的德国"荆轲" 事败被希姆莱焚尸扬灰(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刺杀希特勒的德国"荆轲" 事败被希姆莱焚尸扬灰(2)
2009年02月21日 10:13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刺杀希特勒》电影海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叛国者”?“民族英雄”?

  今天,德国有数千街道、学校、广场甚至火车站都以“施陶芬贝格”命名。但对他的评价一直都充满争议。

  在纳粹统治时期,绝大多数德国人对反抗运动很不理解。甚至到了1952年,也只有20%的德国民众赞同反抗纳粹统治。战后,仍有不少德国人将施陶芬贝格视为“叛国者”,认为他破坏了德国人“忠于职守”的传统。

  德国前总统约翰内斯·劳在1994年曾这样说,“不要把1944年7月20日的那些人视为英雄,而应把他们作为在矛盾中的人去理解。重要的是,对于他们的错误和疏忽不要视而不见。”

  但在2004年6月,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上宣布,施陶芬贝格等人的行动证明,早在德国战败前一年,一些德国人已在试图结束纳粹统治。言下之意,德国人也有自己的反纳粹英雄。

  2004年7月20日,德国为这次未遂的暗杀行动举行了60周年纪念活动。施罗德称赞施陶芬贝格等德军军官为所有德国人做出了榜样。

  变成“漂白德国”的工具?

  对此,波兰历史学家鲁奇涅维奇却认为,即使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的计划成功,被纳粹德国占领的国家也不一定会受益。 “施陶芬贝格曾经说过,他们将保留边界原状,其中包括根据1937年希特勒和前苏联条约德国从波兰攫取的大片土地。所以,即使施陶芬贝格成功了,波兰也会失去它的大部分领土。"

  有人对施罗德的动机提出质疑。他此前曾公开宣布,德国不会再受到历史锁链的束缚,而应像其他民主国家一样,维护其国家利益。施陶芬贝格也许只是一件衣服,可以在60多年后用来遮盖那段不光彩的历史。

  从“追希”到“倒希”

  施陶芬贝格于1907年11月15日出生在德国南部一座小城叶廷根的一个贵族家庭。他是家里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从小生活在斯图加特符腾堡国王的宫廷和其家族的劳特林根宫殿里,并接受私人教师的传统教育。

  他相貌堂堂,体形优美,学习和体育都极出色。由于骑术精良,他曾是德国奥林匹克运动的马术代表队成员。虽然有军人家庭背景,施陶芬贝格却表现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强烈兴趣,能说一口流利的希腊语与拉丁语。一段时间内,年轻的施陶芬贝格曾考虑过从事音乐事业,后又想搞建筑。

  曾被希特勒的“魅力”感染

  一战爆发时,刚满7岁的他为德国军队在战场上的胜利欢呼,还写诗歌颂扬德国精神;但同时他也见到母亲为在战场上的亲人担忧的神情。经历了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和德国战败后的衰败,施陶芬贝格曾感慨万千:“我的德国不能这样沉沦下去,总有一天她一定会重新强大的。”

  与当时大多数贵族子弟一样,施陶芬贝格选择了从军振兴家族和国家的道路。1926年,他加入了具有悠久传统的第17 骑士兵团。他的军官生涯始于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在学校里他通常是模范学生。1929年,他以最优的成绩从军校毕业,返回第17 骑士兵团。1930年,施陶芬贝格被擢升为少尉。

  1933年,希特勒上台。年轻的施陶芬贝格也被纳粹所宣扬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和希特勒的“个人魅力”所迷惑。面对虚弱的魏玛共和国和混乱不堪的德国社会,他和当时的大部分人一样,倾心于纳粹的纲领和口号。1936年,施陶芬贝格全家迁往柏林,于1936年~1938年间在柏林军事学院深造。1939年,他被调至德军总参谋部。

  在德国进攻波兰揭开二战序幕之前,施陶芬贝格第一次接触到秘密组织“反抗力量”。在随后的两年内,希特勒横扫欧洲,其间,“反抗力量”曾策划多起暗杀行动,但总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成功。

  这时,施陶芬贝格虽然对希特勒的狂妄自大非常不满,但直到1941年之前,他对于刺杀希特勒是否能够改变德国的未来并不确定,所以并没有更多地参与刺杀计划。

  他最终选择了“背叛”

  在希特勒撕毁条约进攻前苏联之后,残酷的战争事实才说服了施陶芬贝格和其他将领,“傻子指挥战争,希勒特在滥用军队”。

  1943年初,施陶芬贝格被派往北非突尼斯。他曾经写到,他之所以报名去前线,为的是离开这个到处是蠢材的国家。但英军的一次低空轰炸让他失去了左眼和右手,左手也只剩下三个手指。

  在被送回德国疗养的过程中,施陶芬贝格的“倒希”的信念愈发坚定。这段时间内,他与柏林的“反抗力量”频频接触,不过,施陶芬贝格还是希望先赢得战争,然后在凯旋之际清除希特勒。

  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开始了对纳粹德国的大反攻,德军将领普遍意识到败局已定,但希特勒仍在作决一死战的准备。施陶芬贝格和“抵抗力量”认识到,除掉希特勒是唯一可以与盟军进行和平谈判的条件。

  在几次刺杀行动都没有取得成功之后,施陶芬贝格意识到,最理想的刺客人选便是他本人,因为只有他可以接近希特勒本人。他最终选择了对恶魔元首的“背叛”。

  长子:

  “我最初并不理解父亲”

  施陶芬贝格被枪决后,留下了5个孩子。长子伯特霍尔德今年75岁,父亲遭枪决时,他只有10岁。2007年,伯特霍尔德首次面对媒体。谈到父亲,伯特霍尔德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崇拜父亲,但对父亲的了解甚少。

  1943年,施陶芬贝格因伤回国。那一年的圣诞节,他回家看望孩子。此后,伯特霍尔德仅见过父亲两次:“一次是在一个葬礼上,一次是父亲在1944年6月休假时。通常,我们根本见不到他,他几乎从不回家。”

  父亲被处决时,伯特霍尔德同母亲、奶妈、女仆、弟妹以及母亲娘家的一大帮亲戚,生活在德国中南部城市班贝格。他回忆说:“我从收音机中听到一起刺杀希特勒的阴谋失败了。广播中并没有提及任何人的名字。我想知道更多的情况,但家人此后就不让我再听收音机了。”

  “为什么要刺杀元首?”

  “后来,还是我母亲捅出了这个消息。她说,那次刺杀行动是由我父亲实施的,他已被处决。听到这个噩耗,我感觉就像晴天霹雳。我不停地问,为什么要暗杀元首?母亲回答说,为了德国,父亲必须这样做。我当时并不理解母亲这番话的含义。”

  “当时,我不能理解任何试图刺杀元首的人。元首虽不能说是我的偶像,但他是德国的领导人,人们当时依然相信德国会赢得战争。那时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学校里每天听到的都是纳粹的宣传。年轻人的思想最容易被‘洗脑’,最容易迷失自我。”

  党卫军头子希姆莱想要杀死施陶芬贝格的所有亲人,他们中的多数都被关进了集中营,但最终竟然逃过一劫。伯特霍尔德回忆说:“当时我妈妈正怀着第五个孩子,刺杀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晚上,她就被盖世太保带走了,隔天晚上,我祖母也被捕了。”

  此后,伯特霍尔德被送进了一家孤儿院,改名为梅斯特,直到1945年6月才和母亲团聚。在这期间,伯特霍尔德的世界被封锁起来,没有学校,没有报纸,也没有广播。母亲先在柏林接受审讯,然后转到盖世太保提审犯人的拉文斯布吕克监狱,直到临产才离开。后来,在盖世太保的监视下,母亲被送进波茨坦的一家天主教医院。战争快要结束时,她被送回家。

  为什么这一家人没有被处决,这至今仍令人费解,可能纳粹领导人想在取得胜利后再来处置他们,但那一天一直没有到来。

  “父亲的行动是英勇之举”

  就在父亲紧锣密鼓地秘密策划暗杀希特勒之际,伯特霍尔德却整天缠着母亲,非要母亲同意他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组织。按照规定,只有14岁以下的德国少年才有资格加入。伯特霍尔德回忆说:“母亲故意让我的这一美梦泡了汤。她对我说,我长得太快了,太瘦了,身体不成比例。”

  与父亲一样,伯特霍尔德后来也加入了骑兵部队,1994年以少将军衔退役。但伯特霍尔德否认自己参军是受父亲的影响。

  对父亲策划的那次暗杀,伯特霍尔德的感情很复杂:“我说不清楚。我们的家规是,不能公开猜测反抗运动的动机。父亲的行动是英勇之举,他知道刺杀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编辑:卢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