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话没文化? 南京人回应:“活丑”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京话没文化? 南京人回应:“活丑”
2009年02月23日 17:11 来源:现代快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南京话没文化? 南京人回应:“活丑”

  □快报记者 戎华

  城市看上去都很强大,钢筋水泥打造的,很坚硬。其实,城市都很脆弱。也许,一篇文章就能将一个城市的心刺痛。2月4日,新民晚报社区版刊登了一篇《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文章是几年前的旧文章,当初刊登的时候风平浪静,如今再刊,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只因文章有这样一句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其实,一篇文章刺痛一座城市,已经不是新闻了。去年,张晓舟的一篇体育评论《弄他!弄他!》,“油滑文体”将整个重庆都激怒了。而今年春晚上,郭达蔡明关于广州话的调侃,也让广州的观众很愤怒……如果说南京话没文化,南京人会愤怒吗?

  言论自由首先是口音自由

    叶兆言 (作家)

  “南京人对自己是不是南京人这样的话题,无所谓,不像上海人那样,动辄说‘阿拉上海人’如何如何。南京人从来不排外,上海人常常使用‘外地人’‘乡下人’这些带有鄙视的词,这些排斥别人突出自己的词里面,充分体现了一种优越感。南京人没有这种优越感……”作家叶兆言几年前曾这样描述南京人的性格。

  新民晚报上海话事件中,对于某些网友过激的反应,一部分评论认为是上海人优越感的体现,对此,叶兆言表示,言论是自由的。作者可以表达他的观点,认为“讲上海话没文化”。网友也可以骂作者。言者无罪,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调侃上海话,上海人生气。调侃广州话,广州人也生气。今年春晚上,郭达、蔡明《北京欢迎你》的小品,对广州人进行调侃,小品上有钱低智的广州人形象让广州网友愤怒,认为是丑化了广州人的形象。对此,叶兆言说,调侃一个地方的方言的确容易引起愤慨。如果是调侃南京话,南京人也可能会生气。

  “语言是自生自灭的,没有必要去强行定一个法则,要求它怎么怎么,语言本身是会变化的。原来整个江苏都是操吴语,现在整个苏北的吴语已经不复存在了。语言的变化谁也阻拦不住,没必要大惊小怪,允许人说允许人骂。言论自由嘛,不光是内容自由,起码口音应该是自由的。如果哪天南京话消失,拦是拦不住的,消失的好东西太多了。”

  南京话没文化?南京人回应:“活丑”

  王露明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南京话不土气。”王露明认为,现在的南京人已经越来越多地认同这个观点了。“南京话本身有很好的文化积淀。从乡音乡情这个角度来说,南京话近年来越来越多被南京人以及周边地区的人认知。”

  “南京话有一种大气,厚实,有幽默感。跟南京人一样。这种厚实在于有很好的文化积淀。南京毕竟是六朝古都,南京话曾经作为普通话在全国推广过。明代初期,南京话是国语,上朝不用南京话是不行的。”

  在王露明看来,南京人其实很爱自己的家乡话。这种热爱,也反映了南京人的生活态度。就像北京人好贫一样,南京话也很生动幽默。“南京白话是用南京的方言说的相声,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这些文化都很有魅力,很好玩。”

  前几年,南京话歌曲《喝馄饨》《挤公交》风靡一时。王露明认为,“年轻人用南京话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挺好。”

  对于南京话的生命力,王露明并不担心。“南京话不可能消失,除非南京人在地球上消失。现在在南京,说普通话的人还是居少,更多的人依然在使用南京话。”

  新民晚报关于上海话的一篇文章引发争议。说方言是没文化?如果说南京话是没文化,南京人会作何反应呢?王露明哈哈一笑,“南京人会回骂他‘活丑’,‘二五’。”

  “南京人不屑于跟标新立异的观点争论。南京人不喜欢另类,南京人喜欢大同,这是古都人的特点,特别有定力。南京人会包容同化其他语言,自己却很少被同化。”

  上海话营养并不是全面的

  严力 (诗人、画家、作家)

  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在纽约生活过的严力曾写过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带母语回家》,对“母语”“家乡”这些字眼进行了一些探讨。

  现在居住上海的严力,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没有哪种文化能够说自己营养全面。上海话也不能。”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从交流角度来看,单说上海话的话,交流起来不方便,会有局限性。有外地人的场合,比如聚会、开会,单说上海话就是局限了自己。用上海话表达思想,或者用其它方言表达思想,都是可以的。”

  “网友的某些反应有些过度,作者‘说上海话没文化’,有自己的前后语境。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上海年轻人某些过激的反应,跟上海人的性格有些关系。上海人有一定的优越感。其实,这种地方性的情感是带有狭隘性的。你这会站在月球看上海,上海又会有多大呢。”

  严力说,“每个地方的文化都会有自己出类拔萃的地方。任何文化都可以从其他文化中汲取营养,没有哪个地方的文化营养是全面的。比如我在上海说山西某个地方话,不能说山西地方话没文化。任何语言,都是有着很多年的文化积淀下来的。”

  曾在纽约居住过几年的严力告诉记者,“纽约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语言都有。但是为了交流,大多数人多学英文。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没有人因为使用英语,就说其它语言没文化。上海话要对自己有信心。上海话里,有许多发音很有意思,有些笑话只能用上海话讲才有意思,而用普通话讲,就不能领悟其中的幽默。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