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视:让边缘化艺术重回主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戏曲电视:让边缘化艺术重回主流
2009年03月10日 12:43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越女争锋”、“评弹金榜”、“笑林大会”到“星戏会”、“非常有戏”、“元宵晚会”……上海戏曲电视工作者通过各种精彩纷呈的时尚选秀和艺术晚会,不断赢得喝彩。戏剧专家在日前召开的研讨会上指出,这些努力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力量,它使不景气的戏曲电视节目重获生机,也让传统戏曲这一几近边缘化的艺术重回主流,重回公众的视野。

  民族文化的一次生命“寻根”

  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指出:“上海的戏曲人和电视人精心策划的这一系列举措,将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患融于轻松的娱乐形式之中。它让人信服地告诉大家,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和我们所有人的情感是心心相通的,我们不会因为地域隔膜、时间久远而产生陌生感。因为那些渐趋式微的生命样式,蕴含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自古以来也是中国人历史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的重要载体。”罗怀臻将这些举措与活动形象地称之为“重新种植记忆”,是民族文化的一次生命“寻根”。他称赞这些举措与活动用现代理念和平等姿态来呈现传统艺术的内在活力,与观众一道来探索各种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根脉和记忆,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自觉。

  “创意智慧”与本体艺术结合

  著名评弹艺术家余红仙认为,戏曲上广播电视,如果不动脑筋,不会创新,那肯定不行。好的戏曲电视节目,会把人的眼球吸引住,好节目不光要有好演员名演员,更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像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都有许多常规性综艺晚会,但大多质量平平,今年上海“盛世和风颂雅韵”元宵晚会却赢得了广泛赞誉,收视率达到了7.6,创造了近年戏曲晚会的收视新高。戏曲艺术瑰宝通过植入时尚文化元素,散发出了青春气息,无论是古老跷功与西洋芭蕾的足尖对话,93岁花脸与12岁神童的京剧合作,台湾诗人余光中与七大昆剧院团同台演出《乡愁》,还是评弹与器乐联袂打造《姑苏印象》,“创意智慧”与戏曲本体艺术完美结合,使古老的戏曲样式产生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用现代文明“反哺”传统戏曲

  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说,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好东西、好宝贝,光是上海传统戏曲里就有京、昆、越、沪、淮、评弹、滑稽、独脚戏等许多可资利用和开发的优质资源。但由于时代变迁,当代青年对我们的优秀传统了解不多、接触更少。实践证明,普及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借助现代最重要的传媒平台。但这并不等于在广播、电视和网络上照搬照演,而是要用现代文明去“反哺”传统文化的沧桑和断裂,用现代媒体样式与不同戏曲样式去进行交融与交汇。“越女争锋”之所以能与央视春晚一起喜获星光大奖,“非常有戏”和“笑林大会”之所以市场叫座观众叫好,就因为它们都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气息,都巧妙地整合并用好了各种文化戏曲人才资源,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些成功的创新实践值得研究并借鉴。

  作者:端木复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