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与顺治无"瓜葛" 吴三桂不是天生汉奸(图)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董小宛与顺治无"瓜葛" 吴三桂不是天生汉奸(图) (3)
2009年03月13日 13: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弟媳乎鬼魂乎

  董鄂氏通作栋鄂氏,《清史》有传。

  《清史稿·后妃传》:"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甚厚,宠冠后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合葬孝陵,岁时配飧殿,子一,生三月而殇,未命名。"

  这段记载中的"十三年"、"十七年"均指清世祖顺治十三年和清世祖顺治十七年,亦即公元1656年和公元1660年,这个时候董小宛早已在丰都城里为鬼,要说董(栋)鄂妃是董小宛,那除非说前者是后者的鬼魂。

  关于董小宛不是董(栋)鄂妃,这里就不多说了,读者诸君如有兴趣可以参阅孟森的《董小宛考》和刘璐的《董鄂妃与董小宛》。

  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这段公案似乎到此就应告一段落了。但是,关于这位董(栋)鄂妃我们却觉得有必要再说上几句。

  有人认为董(栋)鄂妃是顺治皇帝的兄弟媳妇。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刘璐、顾启、姜光斗等,但其"始作俑者"却是一个"洋鬼子"汤若望。

  汤若望,外国名叫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此人生于公元1591年,卒于公元1666年,是德意志人氏,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于明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在葡萄牙殖民势力的支持下来到中国,曾在北京学习汉语,继往西安传教。公元1630年,他被崇祯皇帝宣召回北京,参与修订历法,编成《崇祯历书》。明政府为阻止清兵入关,曾命他监铸红衣大炮。清兵入关后,汤若望投归清朝,任钦天监监正。清朝康熙初年为杨先光所参劾,下狱,次年出狱病死。

  汤若望在一篇记叙清初宫廷逸事的文章中,言之凿凿地认为董鄂妃是顺治皇帝弟媳,并且指明董鄂妃的第一个丈夫是顺治皇帝的第十一弟。

  考诸清史,清太宗(顺治之父)共有子十一人,这十一人中除了顺治皇以外,另有三人无传,其余的七个人是:

  肃武亲王豪格、辅国公叶布舒、承泽裕亲王硕塞、镇国谷厚公高塞、辅国公品级常舒、辅国公韬塞、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

  所谓顺治皇帝的十一弟,那就是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清史》上有传。《清史稿·诸王传》:"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顺治十二年封襄亲王,十三年薨。予谥。无子,爵除。"

  《清史稿》中并没有只言片语提到博穆博果尔与董鄂妃有什么关系。

  据今人考证,董鄂氏在嫁给顺治皇帝以前确曾嫁过人,但她所嫁之人是否真的像汤若望所说的是顺治皇帝的十一弟,不好肯定。

  博穆博果尔的生身母亲是皇太极的大贵妃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在太宗皇帝的众多后妃中排名靠前。

  博穆博果尔死后受到的待遇"爵除"有些让人感到费解,尽管《清史稿》中对于"爵除"的解释是因为"无子",但倘若此公与皇帝(顺治)关系密切的话,"无子"可以过继,也不至于"爵除"。

  总而言之,博穆博果尔与他的几个哥哥相比,其身后之事是最为扑朔迷离的。在没有找到别的反证的情况下,笔者倒宁愿相信董鄂妃就是顺治皇帝的弟媳,亦即博穆博果尔的夫人,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清史稿·诸王传》中的言外之意。

  董鄂妃的身世既已搞清,那么,我们更加可以否定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所谓的"生死恋"了。

  中国人向有敷衍"才子佳人"入戏的传统。称董小宛与顺治皇帝曾有过一段恋情的人最初是在研究《红楼梦》时,作的"索隐"。这种"索隐"早已被红学界视为不经之谈,但后来却走出"象牙之塔",流传于民间,甚而至于有《冒辟疆与董小宛》的京剧问世,编造出小宛入宫后,冒氏痛不欲生,买通清宫太监,乔装宦者,入见小宛,后来事败,董被赐自尽,冒被凌迟处死的故事。

  (张志君)

  (本文摘自《颠覆历史》张志君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来源:杂文报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