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如果可以 我自己拍电影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格非:如果可以 我自己拍电影
2009年03月13日 18:34 来源: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日,鲁迅文学院深圳研修班迎来了新的讲师——小说家格非。这句导语只能描述基本的新闻事实而无法重现现场听课的感受。如果光听这么一节课,学者应当是描述格非最好的词语,而在接受记者专访中,格非又展示了他另外的身份和爱好,京剧爱好者、电影发烧友,他还笑说,“如果可以,或许我自己拍电影。”很多人都知道,与余华、苏童相比,格非恰恰是与电影离得最远的一位。

  谈文学

  中国人靠文学建立意义

  跟格非聊天,文学这个题目是不得不说的,可是又是最难讨论的,对于像格非这样有野心的作家来说,不管文学生态如何变化,写出大作品的愿望一直还在。

  晶报:把你从前的作品《褐色鸟群》和最近《人面桃花》、《山河如梦》对比,变化很大,这是否跟社会的变化有关?

  格非:文学这个东西当然不能孤立看,作家跟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上世纪80年代,我写《褐色鸟群》,还有先锋派其他作家的创作,作品对社会是有作用力的,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有很大冲击破坏作用。到90年代,所有方法都允许,你再这么做,你的对立面没有了,背景的力量没有了。一拳打出去是空的不能弹回来。过去的先锋派,现在都被提倡了,那些方法就显得简单了,那我就要尝试新方法、新资源,我就会有变化。

  晶报:你曾说过,上世纪80年代是找东西写,现在是东西太多没办法写。

  格非: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经历很单纯,写作要挖空心思,到现在你经历太多的东西要表达的太多,什么东西要进入你的视线,都要做出选择组合,所以过程更复杂。过去靠经验就可以做一个好作家,今天不行了,因为今天经验已经贬值了,网络让大家的经验都可以在上面分享,想靠特别的经验影响读者很难。

  晶报:那作家能够依靠的是什么?

  格非:人生好比坐火车,上车的时候有很多人,你下去了车还在走,车要开到哪儿去,不知道。中国人说,人生寄也。我们这有限的人生依靠什么建立意义?这是必须要回答的。西方人靠的多是上帝。西方文学史离不开上帝,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多中国读者认为那是一个婚外恋的故事,伦理小说。其实不对,托尔斯泰的时代上帝没了,意义出现了真空,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了未来、那圣人跟做流氓的区别在哪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有很多恶棍,也是探讨这个问题,后来的昆德拉受到这个传统的影响,尽管我认为他只是个三流作家。

  晶报:你今天讲了很多文学和时间的关系,法国作家尤瑟纳尔说,中国文学对时间的慨叹,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是西方文学少有的。

  格非:中国文学里写物都是包含时间的,古代作家喜欢写月亮,这个月亮是穿越古今的,发远古之幽情,这个传统脉络在张爱玲的小说里还很清晰。

  晶报:你未来的写作计划是怎样的?《人面桃花》三部曲最后一部怎样了?

  格非:我刚忙完一部理论著作,准备休息一阵后就进行《人面桃花》三部曲最后一部的写作,大概今年6月的时候会动手,需要约一年的时间完成。书名有了,但现在暂时保密。台湾把这套书称为“乌托邦三部曲”,因为都跟乌托邦有关系。第三部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到今天,至于具体写什么,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有很多很难说的东西,可能跟前两部比有很大变化。第一部写的是近代,第二部写的是上世纪50年代,这第三部则是写现代,很多包袱我就可以扔掉了,比如语言,写50年代的时候我查找了大量当时的书籍了解当时的语言特点,现在第三部就不用做这种知识性考古了。

  谈电影

  商业电影对我没有价值

  在清华,格非还跟学生开电影课,他对艺术电影很发烧,对于曾经赞扬过的贾樟柯,格非说他的虚构能力和叙事能力仍有待验证。

  晶报:你在大学里也教电影课。

  格非:今年开的一门课叫文本与社会,是比较文学里的一个课程。文本当然也包括电影。在华东师大的时候也开过欧洲电影课,我对艺术电影比较熟悉。我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电影给学生看,他们会很吃惊,因为流行电影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晶报:你的作品和影视结合很少,你对电影兴趣那么浓,也有不少导演找过你商量合作,为什么没谈成?

  格非:小说有它的习惯,它通过文字的中介作用于读者的想象力,这跟电影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一位作家的小说都适合改编成为电影。最早是张艺谋对我的小说《迷舟》感兴趣,也曾经谈过,但是没有拍成。我对编剧本不是很感兴趣,毕竟它跟写小说是两个不同行当。如果可以,我或许会去拍电影。因为当编剧,就是给导演打工,那是很惨的,一般来说导演不允许剧本有过多的个人见解。拍电影也只能是玩笑,其实拍电影是很累的,这个我也知道。

  晶报:哪些导演你比较喜欢?

  格非:小津安二郎,他的东西很美,日本还有几位导演,像岩井俊二,黑泽明,都特别精彩。西方的比较喜欢新浪潮那一批,特吕弗、戈达尔,意大利的费里尼也特别喜欢,他的《道路》、《骗子》都是非常精彩的。好导演太多了。伊朗、印度都有不少好导演,像马基德·马吉迪的《小鞋子》。

  晶报:中国的导演呢?似乎你赞扬过贾樟柯。

  格非:对,他的电影质地非常好,贾樟柯是拍纪录片的,这对他很重要,也形成他自己的叙事美学,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的气息,但是他虚构的能力,叙述故事的能力有待验证。姜文的一些影片也不错,《鬼子来了》很好。像张艺谋、冯小刚他们现在拍的都是商业电影,我基本上没有兴趣,这些电影对我没有价值。

  晶报:姜文也曾经对你的小说感兴趣,你们有过深入的探讨吗?

  格非:姜文这个人不错,他是比较有野心、有想法的导演。我们谈过两次,一次是在上海,他喜欢我的小说《赝品》,想拍成分段叙事的作品,但最后怎么没弄我就不知道了。中国电影的状况越来越糟糕。所谓的商业大片都是误导,有些导演刚拍了一些好作品,马上就变平庸了。总应该有一些小制作的,对社会文化思考比较深入、风格别致的电影。

  谈大学

  教师是“律师”而非“法官”

  格非现在的身份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一名中文系学生来说,拥有格非这样的写作课老师实在幸福,而格非也对他的学生很满意,他说有些学生的写作让他很吃惊。

  晶报:你在清华给本科生上写作课,很好奇你是怎样讲写作课的?会讲你自己的作品吗?

  格非:清华对写作训练比较注重,课名叫“文学名作和写作训练”,文史哲的学生一起上的。因为清华大部分学生都会考虑考研做学问,而大三大四又要忙着写论文,于是大一刚入学我觉得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课程,让他们认识一些文学著作,对文学的感觉有一定的培养,体验多种文体。我的课主要是讲经典。每个章节讲完,我都布置让他们读一些书,自己的作品说得很少。

  晶报:你教书这么多年,觉得学生有没有什么变化?

  格非:现在的学生阅读面是比较大的,但是对经典作品没有过去那么重视,但是今天的学生也很喜欢写作,写作欲望强,水平也很高,我在清华教的学生中,有些文章是让我很吃惊的。给他90分,有些学生都不满意的。他们对分数很认真,为什么别人得92分,而我90分?

  晶报:现在大学的读书气氛跟你上学时的80年代相比怎样?

  格非:现在分科越来越细,整体对文学的兴趣跟我们80年代不能比。不过,现在的写作没有过去那么神圣,变成日常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解放了想象力,学生什么样的作品都敢写,他们对自身的题材探讨的深度,是过去难以想象的。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负担,自由的状态写作,毕竟是练习不用发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加以指导,就更有效果,所以我并不觉得现在的文学气氛就不好。

  晶报:有没有发现在小说方面比较有天赋的人?

  格非:清华一直是有的,工科学生中都有小说写得非常好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兴趣都不在这,写作完全是一种业余的姿态。

  晶报:马原曾经说,文学边缘化的弊病是天赋较高的年轻人以后不愿意投入这个行当,你有这个担忧吗?

  格非:这个没有必要担心。是否从事写作,这是命运带来的,喜欢写作,但是暂时不从事,作为业余的,我觉得应该鼓励,至于他以后会不会专业写作,这个生活会给他答案的,我们不用管。听从命运的安排吧。

  晶报:大学的评价系统主要是靠学术著作,写作并不能算入你的学术成就,你是否觉得大学老师是小说家一个好去处?

  格非:我一直在大学里业余写作,大学教授这个身份我已经很习惯了,至于评价体系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卡夫卡他作为银行职员,他不也照样写作,何况我的职业与文学还有关联,可以教写作,所以对于我说是没有问题的。

  做大学老师的好处是你必须要有全面的知识体系,别人说教师是法官,我觉得教师应该是律师,不是说你判断哪个作品好就是好,你可以说你喜欢哪些作品,但是你必须给学生拿出证据来。因此我必须读一些自己可能不喜欢的作品,但是深入阅读后也许很喜欢,或许过去没有读懂的现在读懂了。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过去我老读不进去他的作品,现在特别喜欢,我觉得他是俄国最好的小说家。

  格非

  原名刘勇,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198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从此以“叙述空缺”而闻名于“先锋作家”之中。198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迄今著有《格非文集》(三卷),长篇小说《敌人》、《欲望的旗帜》、《边缘》及《人面桃花》,文论集《小说叙事面面观》、《卡夫卡的钟摆》等。

  (刘敬文)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