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发现战国古墓群 出土文物见证楚越文化交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湘潭发现战国古墓群 出土文物见证楚越文化交融
2009年03月17日 10:17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牛头岭原湘潭县瓷厂工地发现战国古墓群,当地文物部门正在发掘。考古人员从该古墓群的一号墓中挖出了铜砝码、琉璃璧、陶鼎、陶敦、陶壶等23件战国晚期重要文物,其中包括一把保存相当完好的青铜剑和一组3件湘潭最早的珍贵铁器。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楚越文化的交融和长沙、湘潭古城的形成提供了宝贵资料。

  经专家初步考证,这是一处战国晚期的楚国墓葬群,共有6座墓葬,距今至少在2200年以上。3月11日,考古人员对一号墓葬进行了挖掘。一号墓是一座呈规则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墓穴长2.4米,宽1.7米,残存深度约3米。上午8时,10名考古人员开始清理该墓的表层泥土,随着一步步掘进,5个陶壶最先露了出来。这5个陶壶挨在一起,大多已经破碎,其中1个是彩陶。随后,考古人员又挖出了多件陶器。此外,墓中还出土了1把青铜剑,铜剑旁边埋着一把长约1.8米的铜戈和1个戈鐏。这把青铜剑长60厘米,剑身长51厘米、剑柄长9厘米,轮廓十分清晰。铜戈不太完整,中间木柄已腐蚀,只剩戈头、戈鐏。考古专家表示,随葬物品表明墓主应是男性军人,或许立过战功,但详细情况有待另外5座墓挖掘后才能揭晓。

  考古人员在墓室里还发现一套4粒铜砝码和1组铁器。从出土的铁器推断,在战国晚期,湘潭县一带的铁器铸造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战国晚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研究楚越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战国时期,湘潭县易俗河属于当时越国人生活居住地,为何会有楚墓呢?有关专家认为,可能是战国后期,拥有先进生产力的楚国侵入越国,获胜的楚国人就在这个地方居住下来。由于楚越两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古长沙、湘潭一带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其在楚国的战略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记者 龙军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