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海外传播使者于魁智:"香港女婿"的家国情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京剧海外传播使者于魁智:"香港女婿"的家国情怀
2009年03月18日 18:5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记者上次采访于魁智,已经是12年前,在1997年于成都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后台见到了他,时年36岁的于魁智风华正茂,已是蜚声海内外的京剧青年老生;12年一个轮回,在今年两会政协文艺界小组讨论的会场,记者再次见到了历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于魁智,又逢本命年的他还是那样彬彬有礼、风度翩翩,岁月的磨练使他越发显露出一位正当盛年的京剧名角的成熟魅力。

  我赶上了好时代

  “作为新时代培养起来的一代京剧演员,我赶上了好时代。三十年改革开放,我这个年龄的京剧演员是直接的受益者。”于魁智说,“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恢复排演,我有幸看到和学习了许多正值壮年的前辈艺术家焕发艺术青春的精彩表演,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被培养出来;在国家和主管部门对民族艺术的关怀厚爱和大力扶持下,京剧艺术除了丰富和满足了内地观众的文化生活和欣赏需求外,正大踏步地走向海外、走出国门,在海外扩大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

  于魁智说,国家为促进京剧和戏曲艺术的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投入,做了许多实事:1990年隆重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中央领导亲自抓的京剧音配像工程抢救了几百出前辈艺术家演出的珍贵音像资料;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十余年来培养了四批研究生,他们现在在各个戏曲表演团体成为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开设了戏曲频道和相关版面、栏目为京剧发展推波助澜……于魁智还特别提到了中央领导人集体出席观看、已持续17年的每年12月30日的京剧晚会(往年在中南海怀仁堂,近两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于魁智参加了历年的每一次演出),“感谢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扶持和鼓励的力度,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培养出来的京剧人才,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工作搞好。”

  于魁智说,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了,国外的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到国内争奇斗艳,我们自己的高水平民族艺术也日益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呈现于世界优秀民族艺术之林。

  难忘台北“雨中情”

  作为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有着强大票房号召力的于魁智时刻牢记传播京剧的重任,回顾自己多年来随团和领衔带团在海外特别是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交流演出历程,他如数家珍、满怀感情。

  十几年来,于魁智随团出访了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在内的欧、美、亚、非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深切体会到海外观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喜爱和热情欢迎。2007年春节,以京剧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艺术团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巡回演出十几场,演出票提前20天就预售一空,6000人的体育馆达到爆满的程度。

  在赶回北京参加政协会前,于魁智刚刚随团参加了香港艺术节和先后在广州、深圳的演出。算起来,这已经是他随团第13次到香港演出了。除了2003年因“非典”中断外,十几年来,于魁智几乎每年都随团到香港、台湾演出,见证了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感受到港台同胞对京剧和中华文化的热情挚爱。今年中国京剧院到台湾的演出定在6月16日至21日,计划6天时间演出8场,结果2月开始的演出票预售,还没进行广告宣传,票房已达200多万新台币。

  中国京剧院连续多年在香港和台湾的交流演出吸引培养了大批京剧艺术的“发烧友”。特别是在台湾,艺术团每次去除了演出,还提前到大、中、小学甚至幼稚园举办京剧知识普及讲座,于魁智把这看做是内地“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延伸。“演出时,看到台下观众绝大部分是年轻人,令我们感到欣慰。时逢雨季,看到排成长队的京剧‘追星族’打着雨伞站在雨里等着找我们签名留念,我们更被深深打动。”

  回顾历年的赴海外和港澳台地区交流演出,于魁智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祖国的日益强大和海内外华人的血肉亲情,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联系这亲情的一根纽带。于魁智希望能通过政府和民间交流及商演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民族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和推广,让京剧艺术的魅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香港女婿”的家国情怀

  在各个资料中对于魁智的简介中有这样一条:“爱好:陪伴淘气儿子游戏”,记者以此为由头请他谈一谈自己的家庭。“听说您到香港定居了?”记者故意“耸人听闻”地问。“哪有这事儿!我只是找了个香港太太,我们一家一直住在北京。”于魁智笑着说。

  1990年,于魁智随中国京剧院赴香港,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而演出。在那里,他遇上了艺术知音梁以薇。“认识以薇以前,赢得掌声和鲜花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被‘追星’女孩追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我始终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先立业,后成家,趁年轻多学些东西。没料到,在这趟10多天的香港之行中,我的防线竟被以薇的真情轻易地攻破了……”于魁智在一篇题为《太太一路真情相伴》的文章中回顾了和太太从相识、相知到长相厮守的过程。在文章的最后,他深情地写道:“感谢上苍赐给我这样一位善良、聪慧、体贴的好太太,是她一手营造了这个幸福的家,使我能踏实安心地从事自己酷爱的京剧艺术。我要真诚地道一声:‘太太,您辛苦了!’”

  于魁智被香港媒体亲切地称为“香港女婿”,但他的事业在舞台、在北京。“我这些年最大的愧疚就是没有时间好好在家陪陪家人。” 于魁智谈到家人对自己事业的支持和做出的牺牲时说。一家三口都属牛,“淘气儿子”小名就叫“牛牛”,今年已经12岁了。本来可以到香港读书的他一直在北京上学。“他也喜欢艺术,但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于魁智说,“我从小学戏,最大的遗憾也是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从头再来、从小学安安心心读到大学毕业。每次到北大和其他大学演出,我都会很有兴趣地到校园里转上一圈。之所以让孩子留在北京上学,就是不想让他失去传统文化的根基。让他生活在北京,和父母、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在亲人的身边快乐地成长。他现在学习成绩很好,这一点我很欣慰。”

  于魁智还有一个身份——文化部青联主席。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之余,于魁智尽量参加文化部青联的活动,团结和带动文化部系统青联委员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已近知天命之年,他却葆有着一颗年轻的心,他对艺术、对观众,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使他在舞台上下都青春常在、活力长存。

  作者:卢毅然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