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日记由其子推出 不避讳性取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苏珊·桑塔格日记由其子推出 不避讳性取向
2009年03月26日 12:25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英文版《重生》(上图)和中文版《同时》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出版母亲日记“冒着很大道德风险”

  “写作欲望与我的同性恋紧密相关,我需要作家的身份作为武器,反击社会。写作并不为同性恋辩护,但我感到,它将给予我特许。”苏珊·桑塔格在她的日记中坦然写道。去年底,三卷本的桑塔格日记首部《重生》由桑塔格的儿子大卫·里夫(David Rieff)整理出版,文集中毫不避讳桑塔格几十年的个人隐私,其中包括性倾向。日前,大卫·里夫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坦诚表示,整理出版母亲的日记,“冒了很大的道德风险。”此外,桑塔格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同时》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她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

  1930年代,桑塔格的父母曾在中国经商,桑塔格的父亲最后因肺结核在天津去世,作家本人也在1970年代两次来到中国,“母亲经常会在我面前提起中国,她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她父亲于1937年因肺结核死于天津,她对中国的兴趣带有强烈的私人隐秘的特质。”大卫·里夫对早报记者说,“当然现在的中国,和母亲在1970年代两次游历的中国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她父母1930年代曾经生活过的中国更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在儿子眼里,桑塔格这位放弃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抛开体制化的学术生涯,甚至拒绝丈夫赡养费的女人,是一位非常勇敢的女性,但同时也不乏野心,“母亲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性。她一心想成为作家,也正因如此,她所选择的生活就是为了要履践自己的野心。” 大卫·里夫对早报记者说。

  这是她承担的公共责任

  大卫·里夫是桑塔格的独子,他也继承了母亲的某些批判特质,目前他是一名记者兼政治评论员。在桑塔格去世之后,大卫·里夫继承了母亲的所有遗产,其中包括整整一个壁橱约100本日记本及笔记本。经过4年多的整理或者说是犹豫,桑塔格日记第一卷《重生:日记与札记,1947-1963》在去年底出版,从这些日记里,我们可以深入到桑塔格内心最隐秘的那一部分,包括她的性倾向、失败的婚姻等等。“在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才第一次完整阅读到了母亲的日记。毋庸置疑,出版这些私人日记,冒了相当大的道德风险。” 大卫·里夫对早报记者说。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独子里夫曾征求母亲的意见,是否愿意出版日记,但桑塔格给儿子的回答总是模棱两可的,“你知道日记在哪个柜子里,不是吗?”桑塔格曾说。最后,大卫·里夫决定把这部分遗产留给全世界。

  苏珊·桑塔格是20世纪下半叶最具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她身上包含了超越了国家、民族、种族樊篱的广泛的人文主义情怀。“我母亲认为,她的名声迫使她承担一定的公共责任。我认为,她的政治实践源于这一信念。” 大卫·里夫说。

   东方早报记者 石剑峰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