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拍卖谁在操盘百倍暴利? 炒作还是营销?(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物拍卖谁在操盘百倍暴利? 炒作还是营销?(2)
2009年04月04日 18:43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回归热潮还是高价盛宴?

  2003年,猪首由澳门“赌王”何鸿捐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出面向美国藏家购买,后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至于付出的资金数目,传言低于700万元港币,但一直未有确证。

  舆论的广泛传播使得兽首继续升温,“爱国论”和“志在必得”之论甚嚣尘上。剩下的兽首身价倍增。到2007年9月初,马首在苏富比香港预展中现身,起拍价6000万元,比照上回,4年溢价10倍。

  文物背后蕴涵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成为了竞拍下的操控砝码。“人家是看到你一定要买,甚至志在必得,然后价格就高了。”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受访时认为,“一些人或者个别组织的爱国情怀被利用后,价格不断抬高,要赚中国人的钱。”

  在反对拍卖的巨大舆论压力下,经过台湾寒舍公司现任董事长王定乾以及苏富比的斡旋,最后持有者同意转让,价格却破天荒达到6910万港元。

  “拍卖圆明园兽首到底是谁的狂欢节?”吴树是“阴谋论”的强烈支持者。在他看来,高价炒作以兽首为代表的流失文物是牟利再好不过的切入口。晚清以来,中国的屈辱史和贫穷史给了炒家以明确的暗示,这是中国人在大崛起前夜的最佳情绪主题词。以这些文物作为切入口,对方对这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掠财之战乐见其成。

  即使是收藏家,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天价让人在感情上太难以接受了”。有收藏者直言:“现在中国文物的绝大多数买家是中国人,而西方很多收藏者收购中国的文物真正目的,就是有朝一日再高价卖给中国人……很多外国的古董经纪人,经常的说辞就是:‘将来他们一定会高价回购’。”这样的论调,“早不是什么秘密了”。“我唯一想重复强调的就是国人不要上他们当。”吴树说。

  2008年10月22日,“国宝工程·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获得消息,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将在法国巴黎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而这一次,每尊预估价为800万-1000万欧元。最终,两尊兽首均拍出1400万欧元的天价。

  从兽首第一次拍卖成交价十余万美元至此,20年价格已飙升百倍。而据一项公开数据,世界银行统计称,过去100年中,文物平均增值为29%。

  而这20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收藏市场却在这种氛围中愈发壮观,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涉足收藏的人数已高达7000万人。而据吴树对国内江浙、山西一带富豪的观察,他们的收藏“90%以上都是为了挣钱”。“绝大多数人是要赔本的。”吴树认为,“这完全就是挣钱效应。在这个漩涡里人是不清醒的。这主题词就两个,一个是爱国,一个是爱钱。西方的商人掌握住了这点,就让你们这两个都得到满足吧。”

  经济学中有术语“赢者的诅咒”,是指在拍卖市场中,就算投标者们对标的价值的估计都是合理的,夺标者也往往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甚至可能遭受损失。

  “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们这个民族在这样一个全民性的大收藏中,是得的更多还是失去的更多?反正我目前觉得是失去的更多。现在是用市场价格取代了文物的基本价值,而历史价值是什么,从审美的角度,美在什么地方,没有人在乎。”吴树真正忧心忡忡的是,“我们现在是用买西瓜的价格把芝麻买回来了,然后再用卖芝麻的价格把西瓜卖出去了,走私嘛。真正的国宝在大量地每天地往外流。”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