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对某些饮食项目“申遗”持保留意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冯骥才:对某些饮食项目“申遗”持保留意见
2009年04月07日 09:19 来源:大河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表示不太欣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饮食类“申遗”太“疯狂”

  “我们应按照文化的规律去做文化的事儿,不能按照经济的规律去做文化的事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提法我不太欣赏。”在山西省介休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传统节日论坛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身为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的冯骥才称,就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审批工作,专家委员会享有相当的话语权,但也有“想拉拉不上来,想推推不上去”的时候。“在全国非遗项目的申报过程中,饮食类的可谓‘疯狂上马’。我对某些饮食项目的‘申遗’持保留意见。”

  冯骥才还以某品牌酒为例:“位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是这种酒的制作技艺,不是酒。但该品牌酒在打广告时就说,某某酒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荒谬了。酒是物质的,怎么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专家论证了半天,难道说是在为这种酒打广告?”

  近年来,除了春节,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等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此外,还有七夕、重阳、元宵已位列国家非遗名录。传统文化节日是民族亲和力、凝聚力的表现,是中华民族终极价值观的载体。但对中国传统节假日的现状,冯骥才并不乐观:“节日放假,表明国家有这种文化自觉,也为恢复节日传统提供了空间。但放假不等于远去的节日就会立即回到身边。重温与恢复已变得陌生的传统节日习俗,必不可少。”

  在他看来,除了春节、清明还算真正意义上“全民性的传统节日”,其他五项都已较为明显地“整体淡化”。而清明,其精神内涵应包括怀念先人和亲近自然两方面,尽管前者广为人知,但体现后者的插柳、栽柳、秋千、拔河、踢球、踏青等相关习俗,以及子推燕、春饼等传统饮食,也已淡出大众视野。

  就如何重建传统节日文化,冯骥才建议,节日文化教育应从孩子做起。“传统节日的教材应进入小学,但别让学生多一门考试科目。”

  □朱玲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