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赵本山的文化革命(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蒙:赵本山的文化革命(2)
2009年04月20日 15:36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

  赵本山不仅是文艺演出现象,而且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相当典型的现象。

  赵本山———刘老根———“二人转”代表的是农民文化、民间文化、外省市场文化。“央视”则是党与人民的喉舌,是主流文化、殿堂文化、经典文化尤其是舆论导向的体现。这二者有时不无龃龉。因之才发生过赵本山为“二人转”演员说话被打断而抗争的事件。小沈阳则至今才刚上了头一回“春晚”:原因据说是小沈阳演出时动辄要穿裙子,头一年就因此被“毕”、毙、闭过个把次了。感谢改革开放,提供了苏格兰男人穿裙子的素材依据,还提供了“情调”与“调情”的换位妙语。这本身就是中国农民的移花接木的智慧。

  同时,无可怀疑,赵本山———刘老根们是完全合作的,不是不合作的,他们真诚地接受主流导向,在他们表演的“春晚”节目中自然而然地表达着对于改革开放、小康发展、60年与30年伟大成就的拥戴与认同。同时他们也适当按照主流媒体的身份搂住了在大舞台上表演的野路子。他们流露着中国北方农村的重亲情、重情面、重家庭、重伦理、说实话、重真才实艺的纯真朴素与古道热肠。他们是良民,是好人哪!

  不能小觑,赵本山在主流媒体上争到了农民文化的地位和尊严。夸大一点说,他悄悄地进行了一点点农民文化革命,使得我们的主流文艺更加宽敞自然开放亲民。赵本山并不放弃作品中“土得掉渣”的农民心态与观点。例如《不差钱》中,通过对于苏格兰情调的戏仿———“苏格兰调情”,还有小沈阳的英文名字是“小~沈~阳~”的英语语流式发音戏仿,亵渎与解构了一些人对于“洋”的敬畏心理。最最痛恨“假鬼子”的当然是中国农民。赵本山———刘老根通过不止一个电视小品中对于钱呀、报销呀(是在对比昨天今天,充分认同了改革开放的成绩举世瞩目以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死了却没把钱花了抑或是虽然活着却没有了钱的讨论,以及对于种种农民式的自私加狡黠加忽悠的嘲笑,确实解构了人物拔高的教条公式。

  4

  注意,赵本山只饰演小人物,正是经过改革开放发展,小人物才展现了新发展新忽悠的愿望与可能。通过卖拐者的阴损坏与买拐者的愚蠢,稀释了当年的高大全的教条。通过以笑为纲以角儿为主以娱乐为目的与大量语言游戏的设置,多少稀释了内容决定一切、主题先行、直奔主题的绝对化条条。在连京剧都直白地高唱政治口号的同时,赵本山的小品却大大方方地光天化日之下在那里调侃忽悠、装傻充愣、油腔滑调,却又个个呈现出善良百姓拥戴现今领导与政策的表情姿态,货真价实,并无虚假。这不是也令人耳目一“新”吗?

  赵本山们还通过与“毕老爷”的来往吐露了底层的“二人转”艺人攀登“主流文艺”与“上流社会”的辛苦:他们只能感谢上流主持的“八辈祖宗”,他们绝对地忠于毕老爷,听毕老爷的话。但是同时也让毕老爷们容受了他们的心态与言语———其实这也增加了毕姥爷老爷们的亲和力与说服力。他们应该叫做互补。

  小沈阳宣称他的格言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是戏言,但也包含着从项羽到未庄阿Q前辈那边厢早已经萌发的“彼可取而代之”以及“王侯将相(大腕)宁有种乎”的挑战意识。

  老大爷带着孙女,背着土特产进入了“铁岭最贵的饭馆”,服务员小沈阳宣布这里不收土特产,老大爷骄傲地声明:“我们是来吃饭的,不像吗?”

  这是赵本山代表全中国八九亿农民发出的宣言和吼声,我们农民要吃“苏格兰调情”,我们农民要上“春晚”,我们农民要上北京,要说话要忽悠你们、要与你们会说英文的会唱歌的会发号施令的城里人比试比试,怎么样?不像吗?不像也要干!我们不差钱!

  5

  与赵本山式的农民文化的节节取胜相比,主流文化与所谓精英文化倒是值得深思自身的发展与改善的空间。会不会在红火热闹的赵本山———刘老根节目面前,精英们乃至一些领导们感到些许的尴尬与寂寞呢?或者只能反唇相讥找点茬呢?

  知识精英们从西方发达国家趸进了那么多知识观念,却因中国与西方的多元制衡社会大异其趣,精英们便只能吞吞吐吐,磨磨唧唧,不能不令人觉得他们是没有找到感觉或找错了感觉。他们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还不如赵本山。

  同时我也担心,仅仅靠赵本山等可爱的文化土明星(还不必提那些远不如赵本山的胳肢人的伪劣小品了),恐怕不足以向历史交代。仅仅靠“央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春晚”,也难以满足这么多人口的要求。包括文艺,除了笑料与个人才艺,人们期待着更多的承担、前瞻、思想、艺术、灵感、创意、想像力与热情,期待真正的精神火炬与精神营养,人们期待智慧与德性的光芒,照亮不了960平方公里那就先照亮几页32开的纸张吧。

  (节选自《读书》杂志2009年第4期)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