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泽征尔:我想排队坐公交,到簋街吃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小泽征尔:我想排队坐公交,到簋街吃饭
2009年04月23日 15:16 来源:青年周末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15日,小泽征尔在国家大剧院接受记者采访,思维敏捷完全不似一位73岁的老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爱开玩笑的“北京通”

  小泽征尔:不要咖啡,来杯茅台

  ◎文/ 本报记者 黄健 ◎摄影/ 本报记者 吕家佐

  大概没有哪个音乐大师像小泽征尔一样对北京充满着迷恋与热衷,他喜欢钻到簋街吃饭,出门首选公交或地铁,至今为止最自豪的事是在北京给一帮中国朋友指路。他说,北京是他在中国的“家”,对于这个家的一切,犹如乐曲中的音符一样让他激动。

  2009年4月15日,小泽征尔带着他的音乐塾再次来到北京,举办“小泽征尔音乐塾音乐会”,同时招收新成员补充血液。虽然只逗留两天的时间,他还是抽空回了趟老家“新开胡同”,并宴请全组人吃了顿“昂贵”的晚餐——烤鸭。

  玩笑是小泽征尔的开场白

  吃了那么贵的饭,就必须卖点力气

  2008年4月15日,下午,国家大剧院。小泽征尔的新闻发布会原本预定在3点举行,可到了3点半,仍不见人影。大概因为碍于他73岁的高龄,记者们给予了更多体恤,乖乖等候,并没向主办方表示异议。

  3点45分,小泽征尔终于出现了。你很难把这位传奇音乐家与他73岁的高龄联系起来。他有着年轻人一样的精神面貌,目光炯炯有神,步履轻快有力,动作灵活敏捷。入座后,记者以为他会因迟到谦逊地跟大家道歉,结果他语出惊人——“国家大剧院太大了,我一进来就转向,找了半天才找到,哟,你们不错啊,都能找到,真厉害。”在场记者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他最爱开玩笑,不上课的时候,就是个邻家老头儿,问东问西,逗你开心。”这是小泽征尔音乐塾的学生们对他最多的评价。

  即使在彩排厅里,你也很难听到小泽征尔的批评与责骂,他总是用非常幽默的语言挑起学生们对旋律的激情和敏感度。“大家昨天吃了那么贵的饭,就必须卖点力气啊”。记者狐疑一打听,原来4月14日的晚上,小泽征尔兴致高昂地请全音乐塾的成员吃了顿“昂贵”的烤鸭。

  碰到音律感觉不对了,他会停下来,靠在指挥台上,面露诡异地说:“要如身临其境,这小节表现的是乡下跳舞的场面,就像你们在跳舞,当然,旁边还得放着啤酒才行。”“现在的感觉就是起哄,哟,哟地起哄,起哄你们会不会?”小泽征尔用幽默的语言和活泼的动作,向学生们传递丰富的信息,他的学生是无国界的,他的音乐是无国界的,就连他幽默的语言都是无国界的,大家被他的玩笑瞬间感染,一下子进入状态。难怪有学生说,小泽征尔会使用魔法带你去另一个世界旅行。

  “他喜欢用玩笑做开场白,不管在音乐中,还是在生活里,就像个老顽童,有时候让你气得说不出话来”,小泽征尔的中国学生陈琳告诉记者,“几年前,小泽送我到美国参加音乐夏令营,回北京后我们一起吃饭。他指着我跟朋友说,‘这孩子太懒了,我在美国开车走了20分钟的山路去看她,敲了半天门,可她在屋里呼呼大睡,愣是不给开门’。我心想,这下可糟了,怎么就睡过去了呢,太对不起大师了。可后来,小泽的助理小声告诉我,根本没这回事,他瞎说骗人的,只是为了调节一下大家吃饭的情绪,开场而已,我当时差点气晕过去。”

  熟悉小泽征尔的人都说他是个“老顽童”,73岁仍然可以在指挥台上手舞足蹈3个小时。私下里,他喜欢讲话,但随意说出的话可千万别信,多半都是自己编的。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说,小泽征尔“是个内心非常丰富的人”,更多的人说,“他就是一针兴奋剂,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

  老了迷恋教课,成了音乐塾长

  看到学生进步,像吃麻醉药一样上瘾

  2000年,小泽征尔为了培养青年音乐家兴办“小泽征尔音乐塾歌剧演出项目”,小泽征尔音乐塾乐团就此成立。乐团通过考试挑选亚洲青年音乐家加入其中,作为学员在小泽征尔和斋藤纪念交响乐团主要演奏家的指导下进行深造。

  当然,小泽征尔不会忘记中国的朋友。从2000年开始,他每次来北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到中央音乐学院挑选音乐塾的新成员。“中国学生的基本功都很扎实,而且非常认真,我每次来都感觉他们进步很大。”

  “他们看到你这样的大师来挑人,会不会很紧张?”记者问。

  “会呀,我就跟他们说,你们看着我就行,虽然我长得不帅,哈哈。”听小泽征尔的朋友说,他这招屡试不爽,害羞的学生立刻就能在嘻嘻哈哈中放松下来。

  “这次你准备在北京选几个?”

  “哦,还不能定,要看过上海音乐学院和台湾的学生之后再下决定。不过我已经在北京选了指挥,今年7月份跟我到日本去训练,我亲自培训他们。”小泽征尔说。

  入选小泽征尔音乐塾是现在很多音乐学生的梦想,虽然这个音乐塾并不是长期的,每年的集训时间最多也只有一个月,但是音乐塾里有最棒的指挥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声乐老师,有经过筛选后的亚洲最年轻的音乐团队,无疑,这是迅速提高音乐水平的捷径。

  这么短暂的学习,能对学生提高多少呢?比起正规的乐团,音乐塾更像个夏令营,但却有人在这个夏令营里一待就是七、八年。音乐塾的大提琴手赵静,自从2005年被小泽征尔选入音乐塾后,她在这个乐团已经5年了,“我现在在英国学习,只要音乐塾有活动,我还是第一时间赶到。音乐塾的各位声乐老师都在欧洲或美洲的音乐乐团工作,他们因小泽老师而被召集在一起,这样的学习机会很难得。一般的音乐夏令营基本只参加一次,可小泽征尔音乐塾里最大的成员已经在团里呆了8年。小泽老师用他的激情与努力让我们无法松懈下来,好像只要回到这里,经过他神奇的手指一挥,音乐就完全变了样子,变得特别有感情,变得特别有魅力。”

  “只有你离开了音乐塾,你才知道他是多么可贵的。当我还是音乐塾的成员时,小泽就像学校班主任一样爱护我们。我没有因为跟小泽先生学习付过一分钱,他在教课之余极尽所能帮我争取到国外学习的机会,等我离开音乐塾之后,我才发现以前的我实在是太幸运了。”陈琳告诉记者。

  10年来,“音乐塾”已经先后组织上演了《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唐璜》、《蝙蝠》、《塞维利亚理发师》、《卡门》等歌剧,很多才华横溢却鲜少有机会实践的年轻音乐家们,都因为参加小泽征尔音乐塾而获得了展翅高飞的机会,有的到国外进修,有的已经成为中国爱乐乐团的一名成员,音乐塾无疑给了年轻音乐家们一次次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从单纯的学习状态顺利过渡到工作状态。

  “73岁的年纪,带这么多学生,累吗?”记者记得几年前小泽征尔曾在北京彩排《塞维利亚理发师》时,疲惫的他竟然在激昂的乐曲中睡着了。

  “哦,一上指挥台我就生龙活虎。指挥台上我是73岁,可只要下了台,我就变成100岁了,怎么不累呢。也许是因为不管我在檀格伍德音乐中心还是在音乐塾教学,都让我很有成就感。看到学生进步,会有一种吃了麻醉药的感觉,越吃越上瘾。”

  小泽征尔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成立个财团,聚集更多的钱让中国的学生们到日本去学习,甚至到欧洲去学习。“当然刚开始这个规模会很小,在这么大的国家(指中国)只能运作这么小规模的私塾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但是这对一个年轻音乐家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

  低调生活让他成为“北京通”

  我想排队坐公交,到簋街吃饭

  除了来北京挑学生、吃烤鸭、举办音乐会之外,小泽征尔必定要去他童年居住过的新开胡同69号坐一坐。2002年,小泽征尔96岁的母亲去世,尊其遗嘱,小泽征尔将老人的部分骨灰葬于69号院正房的花坛下。他每次去都要和老邻居们聊聊近况,会邀请他们来听音乐会,也会听院子里的小朋友唱歌。

  “你这次来北京,有什么新发现吗?”记者问。

  “哈哈,机场好大呀,我看见公交站牌大家都排队上车,我也好想,但是我这次没时间,下次一定要排队坐公交车。哦,还有,胡同的厕所都很干净,我还去了我的老家‘新开胡同’,和老邻居们聊聊天,很开心。”

  与舞台上的光芒四射相比,台下的小泽征尔相当低调。如果不是赶时间,他会首选公交车或者地铁代步,不戴墨镜,只戴个帽子遮阳。如果有中国朋友认出,他也相当乐意打招呼,就跟老邻居偶遇一样。他会“要挟”音乐塾里的中国学生带他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食堂吃饭,会钻到簋街里,就为在一个破破的小饭馆里吃一碗刀削面,而他喜欢的是那种没有餐巾纸提供的随意状态。

  也因为这份随意,让他成了“北京通”。至今最自豪的事,是2003年时他给一帮中国朋友指路,穿梭在老北京的胡同里。“你千万别把他当外国人,更别把他当成一个外国大师级人物,他对北京的熟悉令人惊讶。一次我们从王府井出来,他要去新开胡同的‘老家’看看,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走,他看我们一脸茫然,坏笑说‘走,我带你们去!’嗖嗖嗖,他带着我们拐几个弯就到了,特别快。后来我们要乘地铁回家,他偏要跟我们一块乘地铁,也是他带我们找到地铁站。我们都说,他为了显摆,一定先踩过点。但你知道,他不可能有这个时间,北京的很多路,他走一遍就记得,特别神奇。”陈琳说。

  采访中,小泽征尔非常愿意聊起他的中国情结,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因为和中国的一帮朋友喝茅台酒,让他有冲动把西洋音乐带到中国。“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6年11月,毛泽东逝世后不久。当时中国没有巴赫、莫扎特或者贝多芬。后来一些朋友请我喝茅台酒,我借着酒劲说一有机会我就在这里指挥勃拉姆斯和贝多芬。没想一年后,这个愿望就实现了。所以,到现在我都特别爱喝茅台,当我来到北京,有朋友给我煮咖啡时,我总忍不住想说,能给我来杯茅台酒吗,一小杯就行。”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