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中陈独秀的被捕及营救(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的被捕及营救(2)
2009年04月24日 20:1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陈独秀散发传单的新世界游艺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汹涌的营救浪潮席卷而来:“请准予保释陈独秀”

  在“五四”这个敏感时刻,陈独秀的被捕,立刻引起全国极大的震动,各大报刊、社会团体、学者名流及政界人士强烈谴责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汹涌的营救浪潮席卷而来。

  媒体很快向社会披露了此事。

  6月13日,北京《晨报》等率先报道了陈独秀被捕的消息,全国舆论一片哗然。14日,上海《民国日报》全文发表陈独秀的《北京市民宣言》。

  15日,《时事新报》刊出《陈独秀无端被捕》时评,《民国日报》发表《北京军警逮捕陈独秀黑暗势力猖獗》的述评:

  “当此风潮初定、人心浮动之时,政府苟有悔过之诚心,不应对于国内最负盛名之新派学者,加以摧残,而惹起不幸之纠葛也。”

  17日,《申报》刊载《北京之文字狱》的杂评:“陈独秀之被捕,益世报之封禁,皆北京最近之文字狱也”,“利用黑暗势力,以摧毁学术思想之自由”,“树欲静而风又来,是诚何心耶?”

  随之,《神州日报》和《时事新报》等各大报纸都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

  学界和教育界立刻行动起来了。在档案馆馆藏中,当年声援的信件电函保存至今,一一可见。

  15日,在张国焘等学生的艰苦努力下,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率先致函京师警察厅,提出以下两点:

  “(一)陈先生夙负学界重望,其言论思想皆见称于国内外,倘此次以嫌疑遂加之罪,恐激动全国学界再起波澜。当此学潮紧急之时,殊非息事宁人之计。

  (二)陈先生向以提倡新文学新思潮见忌于一般守旧学者,此次忽被逮捕,诚恐国内外人士疑军警当局有意罗织,以为摧残近代思潮之地步。现今各种问题已极复杂,岂可再生枝节,以滋纠纷。”

  16日,北京大学教授刘师培,联名马裕藻、马叙伦、程演生、王星拱等知名教授40人,致函警察总监:

  “查陈独秀此次行动,果如报纸所载,诚不免有越轨之嫌,然原其用心无非激于书生爱国之愚悃。夙仰钧厅维持地方,向主息事宁人,商学各界钦感同深,可否于陈独秀宽其既往,以示国家爱护士类,曲予裁成之至意。”

  17日,江苏省教育会致函教育部:

  “陈独秀被捕,众情疑骇,谓将兴文字之狱,查言论自由载在约法,学潮甫息,似不宜再激波澜,请从速省释,以免各方误会。”

  20日,民国大学校长应善以,联名中国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新华商业专门学校等学校29人,致函警察总监:

  “查陈独秀平日言论无论是否适当,然原其用意无非出于书生爱国之忱。窃念钧厅保卫地方,维护士类,素为学商各界所钦仰,可否于陈独秀宽其既往,以示国家宽大之至意。”

  共同起草《宣言》的李大钊,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学生将陈独秀被捕消息四处传播,通过制造社会舆论压力营救陈独秀。23日,北大学生黄昆仑致信全国学联,请求声援:

  “夫苟使鼓吹新思想之人而受武力之摧残,是明与吾等运动之初意相背戾,且去吾等之目标更远矣”,“敢请同学诸君对于陈先生竭力营救,或出于示威运动亦所不惜”。

  陈独秀的同乡、北大庶务主任李辛白也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首小诗《怀陈独秀》:

  “依他们的主张,我们小百姓痛苦。依你的主张,他们痛苦。他们不愿意痛苦,所以你痛苦。你痛苦,是替我们痛苦。”

  乡党纷纷登上了营救舞台。陈独秀是安徽人,北京、上海等地的同乡故友,在皖的各界名流,纷纷奔走游说。

  6月19日,余裴山致函安徽协会:

  “陈君独秀为革新思想之先导,实吾皖最优秀之分子。今无辜被捕,不于陈君反对旧学说之时,乃遵在学潮澎湃之后,显系有意加害,闻且陈君被捕后备受虐待,且已染暑疾,似此殊为可危” ……“贵会为吾皖最近之正大机关,似不能无一言,敢请即日电京请即将陈君释放”。

  25日,安徽同乡会吴传绮等8人联名致函警察总监吴炳湘:

  “惟陈君本系书生,平时激于爱国之忱,所著言论或不无迂直之处。然其学问人品亦尚为士林所推许,历年办理教育,潜心著述,在学界似亦薄奏微劳。传绮等与陈君咸系同乡,知之最谂,用敢公同具函,恳请阁下曲赐矜惜,准予保释。”

  26日,胡适给《时事新报》主编张东荪写信:

  “陈独秀先生被捕事警厅始终严守秘密,不把真相发表也不宣布真态度,到前日始许一人往见独秀。他现染时症发寒,他的朋友听见了很着急,现在有许多人想联名保他出来养病,不知能办得到否?”

  29日,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短文《爱情与痛苦》,“爱国爱公理的报酬是痛苦,爱国爱公理的条件是要忍得住痛苦”,借以鼓励陈独秀坚持斗争。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