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国学,先要好好读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推广国学,先要好好读书
2009年04月28日 16:57 来源: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推广国学,先要好好读书

  - 许石林

  “今日的国学不能简单回归到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呼应具体的现实问题,学者的国学研究尤其要同民间爱好国学的力量融合起来,这样国学才能产生鲜活的生命力。”——这是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日前在深圳国学讲坛上讲的话。

  景教授的话说得好——国学不仅没必要回归到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回到原来的传统文化好不好另说,关键是已经回不去了,犹如拿到传统文化的账号,但密码已经找不到了。

  反对和反感国学的人,把国学的学习看得太严重了,以为学了国学就会把现在的许多事儿改变了,这是太过敏。我一直主张普通人,包括景教授所说的民间国学力量学国学,先不要去费神弄清楚什么是国学,粗略地知道个大概就行了,那是个意会的概念。你只要认真读书就是了,读着读着,慢慢就知道什么是国学了。读书、学习的作用,所谓培养能力和提供具体的什么方法,那是低层次的东西,读书和学习的最终作用就是提升修养、变化气质,即《大学》所谓“亲民”。比如学儒家,功利一点说,其作用就是让人变得儒雅,变得理解并向往“中行”的人格,会欣赏“狂狷”的精神,变得知道并向往尊贵,不乱来。以我肤浅而有限的理解,儒家思想并不提供现成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有人说儒家被几千年封建帝王利用。它的确可以被利用,它也可以被现代社会文明利用嘛。你做不到,你不敢先做,就等着别人做了,试验了,证明没有危险、做了不吃亏,你才做。那你当然觉得不踏实了,你当然要怀疑了。

  世上有什么只有利没有弊的学问和思想?任何事情,利兴而弊随,这才是正常的。国学兴,国学之弊也会随之而来。

  景海峰教授说,国学向何处去已经成为一个公众话题。今天的国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国学如何同现代的知识形态匹配?许多国学研究人员发现,无法把国学同现代学科相衔接。景海峰还认为,国学必须要同西方文化结合,加快融合,政府的作用也要加强,最后还要落实到学者对民间力量因势利导,在互动中促进国学得到弘扬和发展。

  这就是专家的思维和视野。依我之愚见,国学向何处去实在不应该成为一个公共话题!那些太宏观的思维,比如国学该往哪里去、国学的出路和前途在哪里等等,实在不是一般读书人应该关心的。书没有读好,关心这个也没有用,也不知道从何关心。你追它还追不上呢,你咋知道它往哪儿去?手搭凉棚拼命望远,结果眼睛近视1000度,没有用!我主张:读书、背诵,先多读,别管太宏观的东西。国学往哪儿去?它爱往哪儿去往哪儿去!它往它该去的地方去!

  学国学,其实就是读书,给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以平等、平常的阅读机会即可。现在的所谓“国学热”其实就是被长时间剥夺了公平阅读机会的国学的反弹,是国学平等阅读权利的正常回归。它不是太热了,而是还没有热到能够还它以公平公正的地步。

  别指望熟读国学经典、烂熟于心会立刻怎么样,别将学到的往现实上生套,别把国学的作用看得太大、太快,也别把国学的副作用看得太大。中国的很多事儿都耽误在不去搞它,先争论它,争论个不停,黄瓜菜全凉了。

  普及推广国学,这是个急不来的事儿。推广国学,就是让中国人多留意一点传统文化,首先对学习汉语有好处,对提高中国人的汉语整体水平有好处。韩国媒体日前说中国是一个文化赤字大国,好像中国媒体对此没有什么反应。韩国人的说法未必准确,但是它为什么会这么说?起码有一点,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学、传统文化弄得不好,弄得没有人家好,或者弄得没有人家期望和想像的那样好。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