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俯视之下,何来独立文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金钱俯视之下,何来独立文格
2009年05月06日 16:54 来源: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80后作家韩寒在博客上为他主编的杂志打广告,承诺原创文章按照千字1000-2000元标准支付稿酬,并感叹我们的文字太不值钱了,一个文人如果不能衣食无忧,他就不太可能有独立的人格和文格。这是文人对文人的惺惺相惜,还是商业炒作?是尊重文化,还是以财大气粗俯视文化——

  能否下了蛋再叫?

  毋庸讳言,只要韩寒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即便其把稿酬标准开得更高,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至于这样的高稿酬支付成本,韩寒能否支撑得起?是否能保持其可持续性?那是他自己的事。实际上,国内的知音等杂志的稿酬也早就达到了千字千元。

  但当下实质性的问题是,韩寒要创办的杂志,八字还没一撇,便在这里高声叫卖,这与蛋还没下便在那里咯哒咯哒叫个没完的母鸡何异?支撑一本天价稿酬杂志运作的,除了其高品位的创意,还需有足够的发行量,可如今韩寒要办的杂志尚在“计划”中,其命运到底如何?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咯哒咯哒叫了半天,屁股底下竟空空如也,这样的母鸡,尽管其“蛋品”如何尚难定论,但其“鸡品”,恐怕首先需我们为其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周士君)

  别以尊重的名义亵渎

  好文优酬天经地义,但不要将稿酬作为评价作者的劳动成果是否有价值、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当金钱以一种趾高气扬的姿态俯视文化时,甚至只能衬托文化及文化人的渺小。无论韩寒“让稿酬真正体现文化的价值”的调子喊得多高,也无法掩盖扑面而来的铜臭味儿。把文化的价值简单地与稿酬的多少划上等号,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韩寒的天价稿酬与其说是展现了一个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80后作家对文化价值的呼唤,不如说是富豪作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文化价值这一概念的颠覆。即使他取得成功,也仅仅是精英文化的胜利,对普罗大众并无实质上的帮助。

  如果文字的尊严要靠天价来支撑,观点是否犀利要靠稿酬来注明,这本身就是对文化和思想的嘲弄。更何况,韩寒还要在其杂志上每期刊登最脑残的文章并发放250元的稿酬,那就更与弘扬文化沾不上边了,故意把它打扮成一个小丑,甩着大把的钞票让它随着自己的手势翻跟头取乐了。(温国鹏)

  炒作易流于浮浅

  韩寒一出手就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拟议中的杂志征稿稿酬标准在同类杂志中可谓鹤立鸡群,特别是对于“写得最臭的文章”也将在“脑残稿”栏目中予以发表,并给出了千字250元这一具有特别意味的标准,更显标新立异。

  韩寒的做法在商业上来说无疑是成功的。在新杂志还未与读者见面,在人们还不知其水平究竟如何,里面文章具有多大吸引力之前,就靠一个高稿酬、怪稿酬制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为杂志的商业前景开了个好头。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商业炒作。

  但大凡炒作,往往只能热极一时,这似乎是一个定律。“央视标王”、超女、靠雷人观点吸引眼球的学术明星……这些曾一时炙手可热的人和事,红到今天的能有多少?办杂志是个文化活,要使杂志成为文化和思想的盛宴,必须脚踏实地,把好从选稿到出版和发行每一关。如果以炒作的心态和方式去办杂志,片面追求新、奇、怪,那只会使其失去其厚度,流于浮浅,最终可能昙花一现。(黄瑞栋)

  做“鲶鱼”也有代价

  有评论认为韩寒创办杂志的计划有可能成为文坛上的“一条鲶鱼”,在时下文学创作稿酬偏低的情况下,将会带动杂志报刊间的稿酬价格战,创作者自然欢呼,也有助于激励作者之间的竞争,最终创造出精品来。

  但我倒希望这种罗曼蒂克的想法能够实现。韩寒的创办杂志计划是以超过“国内行业标准的20到40倍”为标准的,这个杂志每本定价11元,必须保证每月发行二三十万本,大致才能不赔本。稿酬过高就意味着成本过大,而收回成本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杂志的销售价格。也就是说,对于韩寒的杂志而言,其市场风险将比其他同类杂志大得多,稍有“风吹草动”可能就得“关门”停刊。如果真要为文化人、写作者实实在在做点事情,就应该考虑可持续性,而非一时热情。

  另外,在当前金融危机大气候下,杂志报刊的生存状况恶化,部分报刊杂志不得不降低稿酬乃至裁员以渡过难关,韩寒反其道而行之,估计日子会更难过。自保尚且存疑,更遑论成为搅动文坛死水的“鲶鱼”。(毕晓哲)

  能维持多久尚存疑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惯以玩世不恭、不受体制束缚之形象示众的韩寒,在他的身上,至多也就只有那么一点“侠客义气”,别指望他能担当起文坛“救世主”的大任。所谓天价稿酬,无非是比较另类的一种眼球游戏,其中娱乐成分恐怕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罢了。

  不过,当读到韩寒的“我们的文字太不值钱了,一个文人,如果在这样大压力的社会里不能够衣食无忧,我认为,他就不太可能有独立的人格和文格”这段文字后,我又有了新的看法。看得出来,与其以往的夸夸其谈相比,韩寒这一次是认真的。

  可以想象得到,对于一个初入行的人来说,韩寒办杂志也必将会遭遇许多世俗难题,尤其是在天价稿酬之下,其杂志又能维持多久,这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梅广)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