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我讲述的是人性的反抗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陆川:我讲述的是人性的反抗史
2009年05月07日 17:55 来源: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陆川专访:我讲述的是人性的反抗史

  文/李俊,张一阳 图/唐晓毅

  首映日半天时间,陆川的《南京!南京!》票房即达900 万。历经4 年的拍摄,38 岁的导演陆川也经历了一系列个人危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军人出身的他说:“我想展现和以前不一样的南京大屠杀,我想表现中国人的抵抗。这条线是以前的电影所从未展现过的。其实,中国观众可以在逝去的前辈和他们一个个抵抗的事迹中间,找到我们民族生存到今天的精神依据。”

  从四年前决定开拍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起,陆川便选择了一条注定困难重重的道路。许多人问他,《可可西里》已经为他积累了很高的知名度,完全可以拍些娱乐片,为什么要折腾自己?陆川的回答很实在:“现在正是血最热的时候,胆最大的时候,最没牵挂的时候,最愤青的时候,干点出格的事不是挺好?”

  军人出身的陆川接受采访时自称为“中年愤青”。在影片筹备期间,他把国内能看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所有资料都一一看过。在第一次立项失败后,他一次次“游说”领导;在拍摄期间,他时常泪流满面却又强制自己冷静地拍下去;影片拍完后,南京大屠杀的“后综合征”开始在他身上显现。

  谈到这四年值不值时,陆川坚定地回答:“值!不干这个又干什么呢?”《南京!南京!》上映后,不少年轻人看完电影,都感慨地发出“中国人要自强”的心声。一位女观众表示,将来她的孩子要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南京!南京!》。虽然,也有不少人质疑影片明显的缺陷,但正如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所说,“以往表现这个题材的电影观点都有些陈旧了,而《南京!南京!》代表了一种新的观点。这是影片最有价值的地方。”

  “南京伤疤还在国民身上隐隐作痛”

  “南京城感觉不是很晴朗,天总是阴的。”

  陆川向记者回忆起1989 年到1993年间他在南京郊外上大学时对南京的印象。

  4 月19 日,陆川一早来到母校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我在南京读了4 年书,很想为南京做点什么。只有在军队里待过的人,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对记者说。

  读大学时有一年暑假,陆川和来南京看他的弟弟,一起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了一半,弟弟跑了出去,站在墙边哭。“纪念馆陈列的很多展品,对于一个孩子,在情感上的确很难接受。”陆川回忆道,“每个人都会被触动,包括我。”那时起,陆川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大约十年后,当陆川和摄影曹郁在戈壁滩拍摄《可可西里》时,这颗种子才开始萌芽。“我们就拍南京大屠杀吧。”两人在讨论下一部的拍片计划时,陆川说道。

  拍完《可可西里》后,美国投资方找上了门,给陆川提供了一个根据《拉贝日记》改编的本子。翻阅了大量史实性的资料后,陆川拒绝了这个剧本。“我觉得,一个中国导演去拍南京大屠杀,不能把故事浓缩成一个德国好人拯救中国难民那么简单。”陆川说道,“南京大屠杀的受难者是中国人,这道伤疤到今天还留在我们民族的身体上,隐隐作痛。如果只是归结到一个外国人对一群中国人的拯救上,就把这个主题给简化了。”

  在陆川看来,只有从这场灾难的双方——中国受难者和日本士兵的角度出发,才能审视屠杀和战争带来的创伤,“这才是我们的责任。”于是,陆川自起炉灶,写了一个以日本兵为视角的剧本,试图描绘出一幅南京人民抵抗日军侵略的群像,片名就叫做《南京!南京!》。

  一名军人导演的个人反抗

  回头看陆川执导的作品:处女作《寻枪》,拍了36 天;第二部《可可西里》,拍了两年;而到了《南京!南京!》,陆川用了整整四年。“影片的制作过程,就像在一个长长的黑暗隧道中行走。”这是陆川对拍摄《南京!南京!》的总结。

  剧本写完后,陆川开始筹资、搭外景、选角等一系列工作。剧组在长春斥资3000 多万元(影片成本共8000 万多元,据陆川透露,四分之三的费用均用在布景、道具方面),复原了一座800 亩的废墟城池。男主角刘烨第一次参观外景地,便花了足足半个多小时。他一脸惊讶地问陆川:“(成本)真的只有8000多万吗?我觉得至少要2 亿啊。”

  正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南京!南京!》在立项上却出了问题。当时,香港导演唐季礼、严浩(曾拍过《滚滚红尘》)、以及德国和美国的制片人都上报了有关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剧本,全部搁着等待批准。“那一年,有四到五部这个题材的电影,不可能都批。”陆川回忆道。在时间上占先机的《南京!南京!》,极有可能面临否决的危险。

  与此同时,又有媒体爆料陆川的“人品危机”,指责他“认钱不认人,与不少曾经关系不错的人反目成仇”。“内忧外患”的《南京!南京!》,一时间站在了风口浪尖,一度面临剧组解散。“那时媒体都是铺天盖地的舆论,简直就像是围剿。”陆川告诉记者,“我想,我也没做什么事情呀,不就是拍一电影吗?我得罪谁了,怎么这么多人来泼脏水!”

  采访的时候,陆川承认,那段日子是他最难过的,也是最痛苦的时候。不过,从《寻枪》时和姜文为拍摄主导权较劲,到《可可西里》时与高原反应和缺氧抗争,陆川证明了自己是个有韧劲的导演,“我一般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底,不计代价”。

  于是,在得知剧本被外交部否决后,陆川和投资人覃宏决定通过自己的人脉,一步步向上面疏通,和领导交流。其实,陆川也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说服领导,只是想“死磕”到底。“我坚信自己做这件事的情感,我说的话我自己相信,并且通过实践坚持在做,可能这就是跟别人沟通最简单的方式吧,说老实话,做老实事。”陆川说道。

  那期间,陆川第一次去了中南海,见了许多领导。几乎所有人都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拍这部电影?“我曾经是一个军人,对国家的感情毋庸置疑。我们想通过电影去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点事。我们想从自己的角度去梳理历史。”陆川说道。“可能我不是做外交的,没有必要从反抗日本人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去梳理历史,当时中国人在做些什么。我也确实讲到了中国人抵抗的问题,那天讲了很长,也不知道是哪句打动他们了,我真不知道,或许是讲述的态度吧。”

  在陆川看来,在呈现南京大屠杀的作品中,有太多的哭诉。而他要表现的,是一个反抗的南京,一个光荣的南京。在激情昂扬地“游说”了各方后,2007年3 月底,陆川终于拿到了《南京!南京!》的拍摄许可证。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