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高筒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理想主义者高筒
2009年05月08日 14:04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理想主义者高筒

  □王国华

  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份名为《学人》的丛刊出版,主持者为汪晖、陈平原、王守常三人。这份丛刊周围聚集了一批学界精英,纵论天下整整十年。那么,这份丛刊是怎么产生的,经费来自何方?

  日本有位清扫公司的董事长,名叫高筒光义,他有一位同学,名叫高桥信幸(后来简称“双高”)。两人上学时正逢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不同程度地受到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的影响。高筒还曾经担任过学生会的主席,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后来继承家业,成为董事长。事业有成以后,他们突发奇想,又联合伊藤虎丸教授、尾崎文昭教授、窿田忍等人成立了所谓的“国际友谊学术基金会筹备委员会”,决心资助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促进中日两国的真正的民间交往。

  来到北京以后,他们先后找到陈平原、黄子平、汪晖等人,跟他们商量,设想向国家教育委员会申办一所民办的大学。那是1989年冬季。陈平原在《“失败的英雄”》一文中回忆:“第一次见面,双方互不了解,几乎不欢而散。幸亏高筒君理解我们的处境,不太计较我的冷淡,继续保持联系,并不断修正原先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办大学不成,办研究院如何?研究院也不行,那就先开学术讨论会。”汪晖也提到,他用“不可能”三个字回答了对方的建议。后来,汪晖提议可以办一个刊物,“双高”认为不错,于是,《学人》诞生了。

  1991年初,《学人》创刊时,高筒光义带着副手和骨干到北京来和王、陈、汪三位编辑见面。晚饭之后,他的副手对编辑们说,每次高筒先生从中国回到日本后,总是对他们说,这些工作真有意思。这份投资给高筒的公司带不来任何收益。双方有约在先,不为高筒做任何宣传。高筒光义乐此不疲,直到1996年,他的清扫公司破产。大概是怕陈平原等人过意不去,就托朋友高桥带话:这几年过得很愉快,不必挂念他的未来。此后,“国际友谊学术基金会筹备委员会”的伊藤虎丸、尾崎文昭、洼田忍和高桥信幸几位教授从自己的工资中抽取了部分资金,继续资助《学人》最后三辑的出版,直至停刊。

  所谓理想,对于当事人来说,一定是有点“悬”的事,跟自身实力有差距。一个穷人可以把吃顿饱饭当成理想,百万富翁吃生猛海鲜也是小菜一碟。但这种知不可为而为之,且乐在其中的“理想”,却给他们的人生染上了亮色。陈平原认为:“像高筒这样的小企业家,略有赢余,就开始‘想入非非’……这种理想主义者,很容易失败。可这种失败,当得起‘凄美’二字。”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