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用来逛的圣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大英博物馆:用来逛的圣殿
2009年05月15日 13:41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每次去伦敦,大英博物馆都是必去的。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参观需求,而是一种习惯,就像每到一个城市,都必定会去自己最喜欢的那条街道上逛一逛。如此说法并无任何不敬之处,事实上,大英博物馆是个非常容易激起人敬畏之心的圣殿。

  这座成立于1753年的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正门高大的柱廊和装饰着浮雕的山墙屋顶,让人一望便联想起古希腊的神庙,庄严、肃穆,绽放着古典的威仪。这是19世纪欧洲古典复兴风格的代表,寄托了现代文明对那个人神对话的久远年代的憧憬与神往。

  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每根圆柱上端是一个三角顶,上面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除了建筑本身的气魄雄伟,馆内规模也颇为可观:100多个陈列室,面积六七万平方米,藏品数量号称600多万件,尤以古希腊、古埃及和古代东方艺术品闻名。站在希腊馆里,迎面墙上庄严地雕刻着捐赠这些藏品的收藏家的名字。宽大的空间制造出极好的沟通效果,随时可以在一处雕塑前坐下来,和冥冥中的先贤对话。

  第一次走进这座博物馆时,我16岁,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在中国馆的玉器展厅里,一位外国女人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我:“你是中国人?这都是你们创造的?真奇妙!”年少气盛的我毫不客气地告诉她:“是的!”那是我年少的心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民族自豪感。

  不久前,大卫基金会珍藏的中国瓷器也入驻这里,不知又有多少以自己民族艺术品为自豪的华人,要规划自己的朝圣之旅。

  在这里彰显的文明又何止中国,这里堪称整个人类 艺术与文明的圣殿:罗塞达石碑、帕特农神庙雕塑、波特兰花瓶、《女史箴图》…… 随便哪一件都值得人们不远万里去顶礼膜拜。谁要敢吹嘘说一天逛完了大英博物馆,那将会像吹嘘一周走完了欧洲八国一样遭人鄙视——这座圣殿不是用来参观的,而是用来逛的,不是来做观光游的,而是要做度假游的。

  走在大英博物馆里,没有在国内博物馆看展惯常的拘谨和压抑。孩子们在古埃及的法老头像间疯跑,好奇的学生对着亚述的巨神浮雕久久凝视。远远望见古希腊名将伯利克里的头像,闲适的气氛令人油然生出一股亲近感,直想上前跟他打声招呼:“长官好!”

  逛馆里的小店也是种享受:既有很专业的学术书,也有很大众的入门书;既有高仿的著名文物,也有创意十足的时尚纪念品。问问店员有没有专为收藏者预备的钱币,腼腆的小伙子会认真地告诉你:“出门外就有一个币商的店,他那里卖的古币很全,但价格也很贵。”

  的确,大英博物馆更像北京的三联书店:一家店养活了一条街。在大英博物馆周遭逛街淘宝总是惊喜不断,有卖旧书的(需要爬着梯子才能够到的那种)、卖仿古希腊工艺品的、卖老地图的、卖钱币的(从古币到现代币)。随便走一走就到了著名的牛津街,从那里又可以去往众多艺术品宝地,包括苏富比、佳士得两大著名拍卖行。

  傍晚时分,回到大英博物馆的大中厅,坐在宽大的楼梯上,仰望头顶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什么都不想,只是安静地发呆。忽然,悠扬的音乐响起,定睛看处,竟是一对打扮成中世纪乐手模样的男女,在演奏亨利八世时代的情歌…… 历史,就这样活生生地在眼前重现,真是说不出的奇妙。

  (记者:卢葳)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