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余则成”的谍海潜伏岁月(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西安余则成”的谍海潜伏岁月(3)
2009年05月17日 07:51 来源:西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他像一把利剑

  插入了胡宗南的“咽喉”

  一个星期后,吕出就从河北蓟县来到了豫北滑县一个叫卫河的渡口,刚到卫河南岸的国统区,就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然而,吕出的目的不是随便进个国民党的部队,他要回西安去。说来也巧,他在这里碰到了当年在通讯训练班的校友,借着这位校友的帮助,吕出联系上了当年的同学陈道华,而陈道华的叔叔陈志力就是胡宗南总部通四团的少将团长,而他居然就在离自己不远的郑州。还在西安时,陈志力就曾跟自己的侄子称赞过吕出“很聪明,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而“罢工事件”中,吕出又和陈道华结下了战友情谊。老天也给吕出打开了方便之门,在陈志力的关照下,吕出在其手下当了一名中尉报务员。

  因为整编,又有陈氏叔侄的关照,吕出回到了西安,还做他的老本行——在绥靖公署电台担任一名报务员,这时的吕出已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了,而是中尉,加之陈志力的特别关照,所以很从容地进入了胡宗南的要害部门担任机要工作。吕出告诉记者:“别人可能用几年才能做成的事情,我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不过有过去关系好的同学怀疑地问我‘我猜你这次回来即使不是红色的,至少也是粉红色的?’我笑笑,没有回答。同学们也很聪明,没有深究。后来,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在我面前丝毫不掩饰他们对‘敌人’共产党的好感,我就跟他们交待了底细,把他们发展成了我的同志,成立了情报小组,我们小组的同志包括薛浩然、徐学章、李福泳、王冠洲和纪义。”

  吕出情报小组成立后,仿佛一柄利剑直插胡宗南的“咽喉”,报务员手下掌握有多少情报,这是不用怀疑的。原本通信员、译电员和情报员是互不往来的,但因为都是王微的学生,这种同学关系给吕出带来了很大方便,“可以说有线电、无线电同仁都是我的朋友,在猎取情报方面,还是比较容易并且安全的。”但令他痛苦的是,到达西安3个月的时间中,他先后给盛北光发了三封平安信,却如石沉大海,始终没有回音。“后来才想到,盛北光可能已随刘邓大军转移到大别山地区了,我和解放区彻底失去了联系。”

  在这期间,著名的王石坚电台——这一共产党在国统区的重要密秘电台遭到了破坏,130多名情报人员被捕;随后的1948年4月在陕爆发的西府战役中,由于对敌情了解不够,解放军作战失利;同年六七月的荔北战役,解放军的失利也同样吃亏在情报不灵上。吕出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尽快把情报传递出去,这已刻不容缓!

  冒死闯过国统区

  天才发明“CQQ”

  联系不上解放区,怎么办?吕出想到了离西安不远的韩城此时已是解放区,别无出路之下,他们只能冒险前往。吕出和情报小组成员薛浩然及薛浩然的一个同学一起,3个人打扮成回家探亲的小学教员潜奔韩城。又是一次伟大的巧合,晋绥公安总局驻陕情报站在一次例行检查时,发现了这三位从国统区来的年轻人。吕出直言:“我要见你们领导,我有重要的情报要传递。”吕出清晰地记得,这是1948年的11月。

  相信他们还是不相信我们,工作人员不敢马虎,把吕出和薛浩然带到了情报站站长秦博的面前。吕出没有自报家门,没有讲自己的身份,只是伏案奋笔疾书,将胡宗南部队当前的序列、火力配置、主官姓名、军事部署、战略意图等写了下来,足有几十张。这“热腾腾”的情报让秦博震惊了,“这不是一般的送货上门,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东西啊!因为我们从国统区来,他们心里没底;说实话,我心里也没底,虽然传递了情报,但我没有暴露身份,正是问庙不问神,传递了情报就行。”

【编辑:魏恒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