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艺术性”与“大众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儿童文学的“艺术性”与“大众性”
2009年05月21日 15:56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离不开出版

  考察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有不同维度。创作和批评的维度当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创作和批评之外的维度。这中间,包括出版、报刊等内在的传播维度绝对值得关注。尤其在现代社会。

  传媒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90年代以前,尽管出版和报刊对儿童文学创作都起着推动作用,但相比起来,报刊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出版。但随着80年代初期各地方人民出版社开始剥离出少儿社、文艺社,到90年代以后,出版社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分量越来越重了。现如今,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关系几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没有一位作家可以离开出版而存在,即使网络写作,最终也要落到纸质的出版上。

  虽然,创作与出版的关系如此紧密,但出版之于创作却始终存在一个被动型呈现和主动型引领的问题。被动型呈现最为常见。作家创作的成果交由出版社出版而已,出版社所要做的仅仅是呈现。这种出版是被动型的,对创作的实际推动作用并不太大。主动型引领强调的是出版主体与创作主体间的深度合作,出版社在充分尊重写作规律的前提下,聚合个体作家的创作资源,集中展示将要出现而未出现的创作景观和潮流。这种出版当然就不再是被动的了。它有很强的前瞻性和主导性。

  二、当下的儿童文学出版无法回避市场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儿童文学与市场还是呈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后,中国儿童文学则已经完全不可能超然于市场之外了。以往,作家们在创作时是不太顾及或很少顾及市场反馈的。我写我的,市场是否接受与我何干?现如今,恐怕很少有作家创作时会全然不介意市场的存在了。从一吐为快到尊重读者,从无视市场到在意读者,这是市场化进程中文学发展的必然。中国的儿童文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来自市场的挑战。

  我们来看“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的出版及其与市场的关系。丛书1993年开始推出,至今已持续出版16年,推出作品60余种。首批5种推出后,并没获得市场的认可。第二批12种推出后,荣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奖金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丛书面市不到半年即开始连连重印。第一批5本书重版再印,市场亦开始接纳。这说明,在读者方面,阅读趋向的多元化已开始呈现;在出版方面,图书的市场化意义正日益凸显;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多样性写作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儿童文学开始进入了常态的发展。

  大家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出版从宏观分类上看不外乎是三大块内容,即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我国目前主要出版儿童文学作品的少儿出版社、文艺出版社就属典型的大众出版。大众出版决定了出版社的出版物属性,出版社的出版物主体是为大众服务的。儿童文学作为大众出版物当然具有大众属性。大众属性意味着儿童文学出版物拥有潜在的大众读者群体。这是客观事实。当然,大众属性决不意味着儿童文学作品可以粗制滥造,可以糊弄读者,可以放逐自己的艺术品质。

  要“艺术”的作品,还是要“大众”的作品——这是进入市场经济后儿童文学出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显然,这也是艺术品质与市场竞争间的一场博弈。我们无法回避。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三、儿童文学当然应该有自己的艺术追求

  对于儿童文学的生态发展格局,我从来持积极开放观。我的观点简言之:持开放态度对待探索作品,持平常心对待通俗作品,但最期待的是既“艺术”又“大众”的作品。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来都存在着一个“走两步退一步”的问题。一批先锋作家推出大多数读者无法接受、超出读者审美接受范畴的探索作品后,引起讨论、争议,人们在讨论、争议中渐渐开始部分接受作品。先锋作家原先预设的“两步”,结果实际跨出的是“一步”。但重要的是,这“一步”是向前迈出的“一步”。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通俗作品说白了就是大多数读者、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通俗作品绝对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如果没有通俗作品的存在,出版社早该关门打烊了。没有通俗作品打拼市场做经济后盾,出版社就是有心出高品质作品也无能为力。

  我不认为畅销的就是一定是好书,但我也不认为畅销的就一定不是好书;同样,我不认为拒绝市场的书就一定是好书,我也不认为拒绝市场的书就一定不是好书。这听起来有些拗口,还有些吊诡。其实,这中间的作品就是我期待的、理想的儿童文学作品。

  我觉得“艺术探求”和“市场竞争”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很多人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要么站在“艺术”的立场上全面否定“市场”,要么站在“市场”的立场上全面否定“艺术”。其实,这两者之间并非截然对立、水火不容的。只有处理得当,两者完全有可能携手共进。

  孙建江

  (本文为作者在“2009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删节,标题为编者加)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