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大妈就是危机寒流中的超级“心灵鸡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苏珊大妈就是危机寒流中的超级“心灵鸡汤”
2009年06月08日 19:58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危世鸡汤

  郭松民/文

  苏珊大妈就是危机寒流中的一锅超级"心灵鸡汤"。

  不过,"心灵鸡汤"虽然能温暖心灵,但却不能温暖寒风。人们喝完了鸡汤,咂咂嘴,还是要裹紧大衣,靠自己想办法去度过这场严酷的经济寒冬。

  由于不堪一夜暴红的巨大压力,苏珊大妈病了,住进了精神病院。

  苏珊大妈的病,不仅让亿万粉丝揪心,而且还牵动了西方世界的两个头号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英国首相布朗。奥巴马邀请苏珊大妈在美国国庆那天到白宫演唱,而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日理万机的布朗首相,竟亲自打电话了解苏珊目前的身体状况,他用十分恳切的语气说:“希望她尽快恢复。因为她是一位非常、非常好的人。”

  说实话,我很钦佩西方政治人物的敏感和洞察力。这些多少有一点矫情的举措,不仅会赢得“苏粉”们的好感,为自己加分,而且还意味着他们充分明了传奇的苏珊大妈对危机寒流中世道人心的安慰作用———恰似一锅超级“心灵鸡汤”,让人们感到温暖,看到希望。

  苏珊,这位年近半百,体态臃肿,面容酷似赵本山的苏格兰乡下妇女,凭着一首歌在一夜之间占据欧美各大媒体的头条。这并不是哪部励志电影中的情节,而是发生在英国电视选秀节目《英国达人》舞台上的真实故事。

  苏珊的故事说起来让人心酸。她生于1961年,是家中十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母亲生她的时候难产,导致她在出生的时候短暂缺氧,因此患有学习困难症,小时候苏珊就经常被同学取笑。在走上《英国达人》的舞台之前,她没有工作,没结过婚,两年前母亲去世后,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猫。

  4月11日,在《英国达人》第三季节目的首场比赛中,当苏珊顶着一头鸡窝似的乱发走到聚光灯下时,无论观众还是评委都对她嗤之以鼻,没人相信她能作出像样的表演。可是当这位业余歌唱爱好者用她那极具感染力的声线演唱完歌剧《悲惨世界》中的歌曲《我曾有梦》之后,得到的反应是全场观众起立并给予其长时间的鼓掌。三位原本不屑一顾的评委对她表演的评价更是充满了溢美之词,连《悲惨世界》的监制都表示:“我和其他人一样,都被她那充满情感力量的表演吓傻了。”

  就这样,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借助现代传媒的巨大能量,像礼花一样在全世界受众的面前绽放了。其比赛片段被传到美国著名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收看人次在短时间内就突破了1亿人次,远远高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的在线收看人数。英国媒体帮苏珊算了笔账,凭借现在的人气,至今靠领取救济金为生的苏珊很快能获得800万英镑的巨额收入。

  苏珊大妈的故事立刻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英国《卫报》的评论认为,苏珊的一夜成名告诉观众,她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个普通的、有瑕疵的和敏感脆弱的人,在一路的失望与嘲笑中成长,但却一直坚持着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美联社发表的评论表示,“苏珊现象”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美国梦”的梦想成真———才华总能战胜逆境与贫困。

  这些论调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忽悠”。不错,苏珊大妈是依靠自己的“才华”战胜了逆境与贫困,但这就和买彩票中大奖一样,太过偶然了,而现实生活中铁的逻辑却是逆境与贫困总是能战胜和埋没才华。比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中的两家宣告破产,在全球范围内可能导致250万人失业。在这样的逆境当中,才华有什么用呢?什么用也没有。

  但不可否认的是,苏珊之所以能够暴红,确实暗合了大众的这样一种心理预期,即只要个人肯努力,“丑小鸭变天鹅”是完全可能的。而这样的心理预期之所以能够普遍地为大众所拥有,恰恰又是西方强大的文化机器长期灌输的结果。

  源自西方,近年来又盛行于中国的“成功学”,其所传递的全部暗示就是———成功的全部原因,在于个人努力,而失败的全部原因,在于个人的努力不够。在这样的逻辑中,制度作为一个前提,不言而喻地被假定为是完全合理的,它无须为个人的逆境与贫困承担任何责任———西方的文化和制度就是这样水乳交融、互相加强的。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人们对这种“不言而喻的合理性”产生了动摇,而苏珊大妈的出现是多么的及时啊,她用活生生的事实告诉大众:不必对制度动摇,只要“一直坚持着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才华总能战胜逆境与贫困”的。难怪有人一直在怀疑她的故事是被策划出来的,也难怪奥巴马、布朗这样的人物要亲自出面担任“捧角”了。

  苏珊大妈就是危机寒流中的一锅超级“心灵鸡汤”。不过,“心灵鸡汤”虽然能温暖心灵,但却不能温暖寒风。人们喝完了鸡汤,咂咂嘴,还是要裹紧大衣,靠自己想办法去度过这场严酷的经济寒冬。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