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直面日薄西山时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实体书店直面日薄西山时刻
2009年07月14日 08: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第三极书局败退中关村”的消息传来,让我想起了上海的季风书园,去年差不多大半年里,季风书园都面临着撤离上海地铁陕西南路站的压力。作为上海“文化地标”,季风书园此境遇,引起了上海乃至全国文化界的注意,上海的书友甚至一度喊出来“保卫季风”的口号,在舆论压力下,地铁公司作出让步,以最低价与季风书园续约了3年。

  当“第三极书局”这个名字有着豪迈寓意的大型民营书店3年前出现于北京北四环的黄金地段时,很多读书人奔走相告,第三极书局是以搅局者的身份冲杀到北京图书零售市场的,宽阔的经营场地、优雅的购书环境、人文的管理办法,让它很快也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几乎每个周末,报纸上都会刊出在这家书局里举行的签售、讲座等文化信息。现在,第三极书局和曾经的季风书园一样,将要撤离“老巢”,但却并没有像季风书园那样,引起业界和读者普遍的惋惜。

  这在京城,或是正常。毕竟北京还有那么多大型书店,除了中关村图书大厦外,还有王府井书店、西单图书大厦、甜水园图书市场等等。但和季风这样的小众书店不一样,季风书园即便撤离陕南地铁,也能依靠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继续另觅佳处营业,而第三极书局一旦撤离中关村,很可能面临着轰然倒下的悲剧。

  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巨额的营业亏损是第三极书局的一个大包袱,有这个包袱在,第三极书局注定不能潇洒离去。其次,北京城内高昂的租金,从容找到一家大型书店的容身之地,谈何容易!再者,从大环境看,相信很少再有人对大型实体书店的明天抱有乐观态度,读者阅读习惯由纸质向互联网的转变,包括购书渠道由书店到网店的转变,都明白无误地告诉实体书店的经营者:及时收手,回头是岸。

  前景不光明,不仅是第三极书局独自面临的,也是包括它的竞争对手中关村图书大厦在内的所有大型书店将要直面的问题。第三极书局撤了,余下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们就赢了吗?从竞争开始的那一天,就注定了现在两败俱伤的结局。貌似巍然不动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们,维持着表面的繁荣,可所受内伤,大概只有它的经营者们自己知道。

  大型实体书店的内伤,不仅是竞争对手带来的,更多的在于,实体书店经营所需要的场地、人员、设备、仓库等所带来的庞大开支,这笔开支已经不能是每本书几元利润所能支撑的,在网络书店没出现时,实体书店是不折不扣的“垄断企业”,是读者买书的不二之选,而当网络书店也大打价格战,将图书拉到五折六折的时候,实体书店就只有徒叹奈何。

  读者的“背叛”也是实体书店说不出来的伤痛。这几年,书店里虽然仍然人来人往,但看书的人多了,买书的人少了,很多人走进书店,仅仅是去翻找一下记下书名,转身就去了网络书店。这其实不能责备读者,读者有理由作出合情合理的选择。曾经是人们精神生活“粮仓”的书店,几十年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美好回忆,但互联网每发展一步,就如同给实体书店这头“骆驼”的背上压上了一根稻草,当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成为主流的时候,实体书店也迎来了它日薄西山的时刻。

  小众书店以其专业性和特色,在互联网时代仍有着其不可取代的吸引力,而大型实体书店如何应对网络带来的生存危机,却还是一个大课题。即便大型实体书店向小众书店学习,倾尽全力地建设软环境,但庞大身躯却成了它自身的最大负累。所以,用“轰然倒下”比用“撤离”来形容第三极书局的命运更为合适。第三极书局的命运,或许是全体大型实体书店的命运。唯一悬念是:下一个,先轮到谁?

  韩浩月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