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粪工人求题 季羡林欣然题字二人成朋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掏粪工人求题 季羡林欣然题字二人成朋友
2009年07月17日 09:59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季羡林题字

  季羡林小时候练过书法,但是后来长期在德国留学,没能继续下去,他总认为自己的字是见不得人的,自己从来也不是什么书法家。但如果对家乡有利,对文化事业有利,他也可以“献丑”。不知道有多少单位和个人请他题过字。求他写序的,也是不可数计。

  随着季羡林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求他写字的人也越来越多。2003年闹非典时,92岁的季羡林因腿病开刀住在医院,躺在床上不能书写,就请一位书法家抄写了自己的联语“同心协力抗击非典病魔,挚意亲情问候白衣天使”。2007年7月10日上午,季羡林向胡适先生家乡安徽绩溪县题字赠书,他亲笔书写了“徽州”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的诗句,勉励绩溪的孩子们。

  他在《病榻杂记》里诙谐地说: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一点小小的虚名竟能给我招来这样的麻烦,不身历其境者是不能理解的……我每天都会收到陌生人的几封信。有的也多与求学有关。有极少数的男女大孩子向我诉说思想感情方面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据他们自己说,这些事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告诉。我读了真正是万分感动,遍体温暖。我有何德何能,竟能让纯真无邪的大孩子如此信任!据说,外面传说,我每信必复。我最初确实有这样的愿望。但是,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只好让李玉洁女士承担写回信的任务。这个任务成了德国人口中常说的“硬核桃”。其次是寄来的稿子,要我“评阅”,提意见,写序言,甚至推荐出版。其中有洋洋数十万言之作。我哪里有能力有时间读这些原稿呢?有时候往旁边一放,为新来的信件所覆盖。过了不知多少时候,原作者来信催还原稿。这却使我作了难。“只在此室中,书深不知处”了。如果原作者只有这么一本原稿,那我的罪孽可就大了。其次是要求写字的人多,求我的“墨宝”,有的是楼台名称,有的是展览会的会名,有的是书名,有的是题词,总之是花样很多。一提“墨宝”,我就汗颜。小时候确实练过字。但是,一入大学,就再没有练过书法,以后长期居住在国外,连笔墨都看不见,何来“墨宝”。现在,到了老年,忽然变成了“书法家”,竟还有人把我的“书法”拿到书展上去示众,我自己都觉得可笑!有比较老实的人,暗示给我:他们所求的不过“季羡林”三个字。这样一来,我的心反而平静了一点,下定决心:你不怕丑,我就敢写。

  有人评价季羡林的书法说:线条很率意而又严谨,自然而不雕饰,朴拙中含苍劲。率意、朴拙,不雕饰的线条表明朴素、不易、诚挚的生活态度,永葆年轻的心态甚至孩童般的纯真;严谨的线条直接表明认真严谨的作风和文人的清高;苍劲的线条表明人生经历沧桑而依然达观自信。

  魏林海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名掏粪工人,家住六郎庄乡,喜欢学问,也爱书画,久慕季羡林大名,但无缘相见,引为憾事。1997年迎香港回归时,魏林海终于觅到了一个拜访季羡林的机缘。魏林海与几位乡间书画之友拟在自家西屋搞一个书画展,以表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并想请一位名人写个条幅以壮声色。最初找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不料此人傲气十足看不起掏粪的。魏林海一气之下,发誓非找一位大名人题写不可,于是斗胆找到了季羡林。季羡林听说是掏粪工人求题,十分高兴,二话没说,很快就写好了“六郎庄农民书画展”的横幅。字苍劲有力,韵味高古,挂在展室中颇有高雅之气。为此之故,二人竟然成了忘年交。

  (《季羡林之谜》,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